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窦现金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大学试点改革揭开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通过近年的试点改革和实践探索,我国开放大学在学习借鉴国际做法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开放大学要聚焦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属性,走出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新路;加强顶层设计,既鼓励开放大学之间的办学质量竞争,更要维护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大学分银行建设力度,加快研究出台国家资历框架;强化投入,完善终身教育法律法规,以更好发挥开放大学在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开放大学试点改革实践探索思考

    国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魏雪飞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为探析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对从CNKI检索的204篇文献绘制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以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工智能中小学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慕课知识传播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

    郁栋周乾罗阿辉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更多的人获得"有质量"的教育是慕课的发展目标,目前很少有研究从知识传播视角探析影响学习者获得有质量教育的相关因素.文章通过对现有慕课知识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接合编码解码理论从编码、解码两个阶段结构性构建了"双主—螺旋"慕课知识传播模式,从教师、学习者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该模式的特征,发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不对等是影响学习者获得有质量教育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课堂教学、终身学习、碎片化学习、个人成长四个方面分析了慕课知识传播模式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双主—螺旋"知识传播模式的局限性.

    慕课编码解码理论知识传播"双主—螺旋"模式

    环境对高校学生学业表现影响研究——基于EDM方法

    王增琦吴士雨杨志禹丁国勇...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对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数据量少,分析方法简单,缺少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文章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统计得到420条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Cart树以及CHAID模型等多种算法,对高校学生受环境影响进行数据挖掘并进行算法效率对比,最后得出在校环境影响比家庭环境影响更重要的结论,且能够以较高的准确率预测学生学业表现,并提出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业表现.

    教育数据挖掘贝叶斯网络学业表现环境影响

    自适应学习系统中教育知识图谱模型构建研究

    杨娟杜旭李浩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适应学习系统是"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开展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平台与有力抓手,而领域知识图谱模型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重要内核.为实现知识驱动下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构建学科知识点语义结构化组织、海量学习资源高效管理、学习者认知能力自动感知的教育知识图谱,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当前教育知识图谱在知识表征粒度、学习资源组织与学习者认知能力刻画、模型构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包含知识、资源、认知能力的三层图式,并围绕知识内容、关联关系、映射关系、认知能力与学习路径五个基本要素的教育知识图谱KSCG理论模型,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构建与更新维护方法,旨在为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精准化教学、智能化学习诊断、高效教育大资源组织等教育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自适应学习系统个性化学习知识图谱模型知识元学习路径

    地籍测量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夏方舟张东昇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到测量时空、仪器维护成本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地籍测量专业技术教学和技能培训存在"不相关"、"难出现"、"限制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难以满足疫情之下线上教学需求,亟需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进行的地籍测量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为案例,文章介绍了实验教学系统研发情况、教学体系设计情况、改革特色创新情况和成果推广情况.探索了引入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地籍测量教学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虚实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地籍测量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欧姆定律》课程为例

    李伟蔡燃宋伟马传连...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情境体验以及亲身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精神和基本科学素养,文章选取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基于3Ds Max设计并开发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对应的三维模型,基于Unity3D技术设计并实现模型之间的动画交互,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并将最终作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验证该研究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研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高效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Unity3D

    地理科学专业《GIS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岳汉秋吴楠楠王世界鲁迪...
    40-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地理科学专业的《GIS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灌输式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了《GIS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融合了中国大学MOOC精品教学内容和自建平台教学内容,引入"BOPPPS"教学组织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旨在增强教学质量,并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应用GIS技术解决地理科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GIS应用》课程地理科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BOPPPS

    "道法术器"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城市生态系统工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韩骥李媛媛刘梦晴徐正炀...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特色选修课程《城市生态系统工程》为教学改革实践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过程实施、评价体系以及成果成效四个方面构建混合式教学框架.将老子"道法术器"的哲学思想和理念与混合式教学相融合,在学生的思维训练方面强调生态文明理论的融入,同时还将工科的实践性特点贯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培养模式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均得到培养和提升,课程评价良好.

    混合式教学道法术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基于智能媒介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以"摄像技术"影视专业课为例

    陈祺祺
    49-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SPOC+"混合教学既包含了SPOC混合教学中自主性学习、以学定教、数据导学的教学策略,又具有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文章从智能媒介传播特征出发,以SPOC教学理论为基础,从开放性教学生态、场景化教学空间、合理化跨媒介交互动线设计等线上教学设计理念出发,结合艺术学科的专业特色构建了线上SPOC混合教学模式,以此探讨线上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变革和创新.

    线上混合教学智能媒介交互动线面对面传播超星学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