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耕作与栽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耕作与栽培
耕作与栽培

熊玉唐

双月刊

1008-2239

gzzp@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3650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耕作与栽培/Journal Culture with Plant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方性农业科普刊物。以应用为主,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探讨和研究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重大技术改革,力争农业高产、稳产、高效率低消耗,新的栽培技术研究报告,典型经验总结,试验研究报告,科技成果,专题讲座,知识介绍,工作方法和有关论文,译文,国内外农业科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根粉溶液浸种对木薯幼苗生长的影响

    魏云霞李天黄洁王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进生根粉浸种技术,利用不同生根粉浓度溶液浸泡木薯种茎 6h 和 12h,研究其对木薯幼苗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浸种比较,20~40 mg/L浸种 6h与 10~20 mg/L 浸种 12h 显著提高细根总根长及茎叶、细根干重,并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10~40 mg/L浸种 6h或 12h显著增粗细根直径,20~40 mg/L浸种 6h或 12h增加膨大根干重;对薯干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20~40 mg/L浸种 6h、10mg/L浸种 12h有效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根据试验结果,推荐 20~40 mg/L生根粉溶液浸种 6h,能较好促进木薯苗生长,并提高土壤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木薯生根粉浸种根系

    果糖和蔗糖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方珏芮白素洁李忠光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果糖和蔗糖在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等生理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但二者对玉米种子活力、萌发及幼苗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以迪玉 401 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 0(对照)、0。1、0。5、1。0、5。0、10。0 mmol/L果糖和蔗糖溶液浸种,研究二者对其种子活力、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果糖浸种,可促进种子萌发,1。0 mmol/L和 10。0 mmol/L果糖,分别对芽生长和根组织活力有促进作用;而 5。0 mmol/L果糖,不仅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也对玉米幼苗根长和芽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0。1 mmol/L蔗糖浸种,不仅可显著促进萌发,提高玉米幼苗根和芽组织活力,也对芽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 1。0 mmol/L 和 10。0 mmol/L 蔗糖,则显著促进根长,5。0 mmol/L蔗糖,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说明,适宜浓度的果糖和蔗糖浸种,可提高玉米种子活力、萌发力及幼苗活力。

    玉米果糖蔗糖种子萌发幼苗

    干旱胁迫对低温保存后血人参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的影响

    杨武海付皎张娜吴之坤...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经低温(4℃)储藏的血人参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的影响,设置不同干旱环境对血人参种子及种苗进行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当PEG-6000 浓度逐渐升高,血人参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随着PEG-6000 浓度的增加,血人参种苗苗长、主根长度、须根数及鲜重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随着PEG-6000 浓度的升高,血人参种子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当PEG-6000 浓度为 25%时,血人参种子的萌发能力完全被抑制;PEG-6000 浓度为 5%~10%时,可以促进血人参种苗生长发育。

    血人参干旱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有效灌浆期内气象因子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李方杰史大坤卫晓轶魏锋...
    17-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豫北地区夏玉米有效灌浆期内气象因子对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郑单 958、新单 88 和新单 98为材料,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动态和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粒重和籽粒灌浆参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 个玉米品种有效灌浆期内的气象因子存在一定的差异,灌浆在授粉后 24~31 d 内达到最大值,并且最终粒重与 t2和w3 呈显著正相关,与 Gmean、w1、v1、w2、v2、t3 和v3 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参数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显示,3 个玉米品种有效灌浆期内总降雨量显著提高灌浆期的前两个阶段,进而延长灌浆期;≥33℃天数显著限制了平均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内籽粒积累量,进而降低最终粒重;有效积温与最终粒重等多项灌浆参数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灌浆期内有效积温延长能够增加玉米物质积累,进而使产量增加。气候因素影响豫北地区夏玉米灌浆进程,在生产中应根据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品种。

    玉米品种籽粒灌浆气象因子相关性产量

    不同播种量对燕麦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赵庆林胡有纯阳廷伟伍祥文...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饲用燕麦生产中播量偏高的问题,本研究选用引进的贝勒Ⅱ燕麦开展播种量对比试验,设置 112。5 kg/hm2、120 kg/hm2、127。5 kg/hm2、135 kg/hm2、142。5 kg/hm2、150 kg/hm2,共 6 个播种量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播种量才能降低种植成本,获得质优量多的饲草,播种量过高,株丛群体庞大,不仅增加成本,且不利于燕麦群体结构的合理化,无效分蘖多,造成地力和种子的浪费。因此,选用生产性能优良、千粒重相近的品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正常播期范围内,以 112。5 kg/hm2 播种量为宜。

    饲用燕麦贝勒Ⅱ播种量

    2013-2022年广东省审甜玉米品种的基本特性分析

    管小妮段旭旋刘鹏飞蒋锋...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广东 2013-2022 年审定甜玉米品种进行数据整理,旨在统计分析品种性状趋势,评估育种成果,推动新品种选育。结果表明,区试对照种粤甜 16 号产量波动小,种植技术变化微小。十年间审定的 83 个新品种中,在生产试验中 89%的品种鲜苞产量超过 1 00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粤甜 16 号显著增产;甜玉米新品种田间倒伏率在 12%以下,倒折率在 2%以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2022 年倒伏率最大值低于 6。21%;果皮厚度逐年减小、可溶性糖含量逐年上升、适口性保持稳中有进的趋势。

    甜玉米产量品质

    滴灌带不同流量和铺设间距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岳焕芳兰宏亮孙思伟胡潇怡...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滴灌带铺设方式和流量对鲜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滴头流量、铺设间距两个因素大田试验,共设置四个处理:T1 处理为滴头流量 2。7 L/h,毛管铺设间距 60 cm;T2 处理为滴头流量 2。7 L/h,毛管铺设间距 40 cm;T3 处理为滴头流量 1。38 L/h,毛管铺设间距 60 cm;T4 处理为滴头流量1。38 L/h,毛管铺设间距 40 cm。试验结果表明,与T1、T2 和T4 相比,T3 处理 6 月 7 日的秸秆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7。62%、2。10%和 5。34%;净产量分别提高了 21。09%、27。10%和 5。28%;可溶性蛋白分别提高了 11。05%、21。26%和4。25%。滴头流量 1。38 L/h,毛管铺设间距60 cm的铺设方式,有利于鲜食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鲜食玉米滴灌流量间距

    黔东南州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钟程胡岑龙杨凡石春发...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黔东南州油茶炭疽病主要病原菌,并筛选出针对性防治药剂,本试验采集贵州省黔东南州三个主产区的油茶炭疽病病叶分离培养得到菌株,进行鉴定和药剂防治室内药剂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黔东南州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菌;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中,果生刺盘孢菌分布最广,6 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30。0%溴菌·咪鲜胺和 45。0%咪鲜胺的EC50 值分别为 0。004 2 mg/L和 0。011 6 mg/L,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 25。0%苯甲·溴菌腈和 16。0%二氰·吡唑酯,EC50 值分别为 2。095 0 mg/L和 6。951 1 mg/L;最后是 80。0%多菌灵和32。5%苯甲·嘧菌,EC50 值分别为 59。861 8 mg/L和 116。455 5 mg/L。其中咪鲜胺类的药剂防治效果最佳,且为广谱低毒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油茶炭疽病果生刺盘孢菌室内毒力杀菌剂

    过氧化氢与抗坏血酸对猪苓菌丝及菌核生长的影响

    廉冬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氧化剂过氧化氢与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对猪苓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猪苓菌丝与菌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与抗坏血酸溶液,分别将其添至平板培养基与袋料培养基中,观察、比较猪苓菌丝生长与菌核分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平板培养中,添加了适宜浓度的抗坏血酸(1。0 mg/mL、2。0 mg/mL、4。0 mg/mL、5。0 mg/mL)与过氧化氢(0。10%、0。20%、0。40%、0。50%、0。75%、1。00%)时,可促进猪苓菌核的形成,且随着过氧化氢与抗坏血酸浓度增大,菌丝缠绕越致密,浓度与菌丝生长速度成反比;在袋料培养中,抗坏血酸降低猪苓菌丝生长速度,过氧化氢对猪苓菌丝的生长速度有促进作用,二者在一定浓度下(过氧化氢:0。40%;抗坏血酸:4。0 mg/mL)均可促进猪苓菌核形成。由此可知,平板培养中当氧化应激达到一定水平,能促使猪苓菌丝向菌核分化;袋料培养过程中,适宜浓度的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能够促进菌核分化。

    猪苓过氧化氢抗坏血酸菌丝菌核

    不同比重CT3661玉米种子活力比较

    张金汉张东昱马明清王冰冰...
    48-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不同比重玉米种子活力差异,为提高制种田植株的整齐度和机械去雄的一次去除率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将CT3661 玉米种子按比重分为大(>1。25 g/cm3)、中(1。10~1。25 g/cm3)、小(<1。10 g/cm3)三级,对不同级别种子不同处理,分析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苗鲜重、活力指数、形状指数、电导率、根冠比等指标,比较同品种玉米种子各活力指标的差异。通过电导率的测定表明,比重大的玉米种子活力最强,细胞膜损伤程度最小,细胞膜完整性最好。通过标准发芽试验表明,比重大玉米种子活力最高,随种子比重减小,活力下降便越明显,不同比重分级的玉米种子幼苗生长并无显著差异。通过低温发芽试验表明,低温对种子根的损伤比对芽损伤更大,且对种子萌发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同比重分级在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通过低温冷浸发芽试验表明,冷浸对种子根损伤比芽损伤小,随比重的减小,幼苗鲜重、幼苗干重、根冠比和苗高都有显著降低。不同比重玉米种子对活力影响程度依次为比重大>比重中>比重小。故CT3661 玉米种子按不同比重进行分级是可行的,分级后使种子均匀一致,极大提高了制种田植株的整齐度。

    CT3661玉米种子活力种子分级种子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