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炎症性肠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淑敏龚丽孙克吴晶晶...
    4269-4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衰弱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32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量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以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32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204例(62.96%)患者表现出衰弱.年龄、白蛋白、PG-SGA评分以及抑郁状况为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关注高龄患者、接受积极治疗的患者、PG-SGA评分≥4分以及存在抑郁症状的高风险群体,应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或改善患者的衰弱状况.

    衰弱筛查炎症性肠病衰弱评估焦虑/抑郁

    术前外周血炎症标志物联合HE4在浆液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李松磊张雯荣守华孟祥颖...
    4274-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标志物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联合人附睾蛋白4(HE4)对浆液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2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为浆液性卵巢癌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8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PLR、NLR、MLR和HE4水平的实验室资料以及浆液性卵巢癌组患者术后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R、NLR、MLR和HE4的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R、NLR、MLR联合HE4对浆液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PLR、NLR、M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LR、NLR、MLR和HE4水平在浆液性卵巢癌组中较高(P<0.05);PLR、NLR、MLR、HE4以及四者联合检测对浆液性卵巢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733、0.759、0.937、0.954,灵敏度分别为72.8%、70.7%、84.8%、79.3%、80.4%,特异度分别为 61.2%、69.4%、52.9%、96.5%、95.3%.PLR 与 FIGO 分期有关,NLR 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LR与FIGO分期和组织分化有关.结论 术前NLR、PLR和MLR与浆液性卵巢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HE4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浆液性卵巢癌诊断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浆液性卵巢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病理特征

    胸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王彪董亚锋马雯
    4278-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胸部低剂量螺旋CT与7种自身抗体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52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接受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其中147例接受肺癌7种自身抗体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胸部低剂量螺旋CT、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单独及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3种筛查方式对肺癌的早期筛查价值.结果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152例疑似肺癌患者中确诊肺癌138例,肺部良性病变14例.胸部低剂量螺旋CT单独用于肺癌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919)和特异度(0.862),但准确率(0.783)和阴性预测值(0.194)相对较低.而肺癌自身抗体单独筛查的灵敏度范围为0.639~0.848,特异度范围为0.638~0.836,准确率范围为0.609~0.801,阳性预测值范围为0.162~0.434,阴性预测值范围为0.101~0.126.将胸部低剂量螺旋CT与肺癌自身抗体联合应用后,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882,准确率为0.901,阳性预测值为0.984,阴性预测值为0.483,均高于单独筛查.结论 联合应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和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筛查中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性能,特别是在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应用.

    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肺癌7种自身抗体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

    焦勤书焦佳豪
    4282-4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市中医院肿瘤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纳入研究组,另择同期未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112例纳入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肝癌病理类型巨块型、肝功能分级B级、介入治疗次数>2次、合并肝硬化、重度贫血、合并低蛋白血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将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患者纳入阳性,介入治疗后未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患者纳入阴性,按照预测模型绘制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3.67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诊断敏感度为88.77%、特异度为83.12%.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的价值较高,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原发性肝癌肝功能代偿不全危险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miR-124-3p、miR-452、miR-7-5p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石明亮王晓磊申洋朱硕...
    4286-4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24-3p、miR-452、miR-7-5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124-3p、miR-452、miR-7-5p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iR-124-3p、miR-7-5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miR-45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组肝癌组织中miR-124-3p、miR-7-5p表达低于高、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低于高分化组;低分化组肝癌组织中miR-452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中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Ⅳ期组肝癌组织中miR-124-3p、miR-7-5p表达低于Ⅰ、Ⅱ期、Ⅲ期组,Ⅲ期组低于Ⅰ、Ⅱ期组;Ⅳ期组肝癌组织中miR-452表达高于Ⅰ、Ⅱ期、Ⅲ期组,Ⅲ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miR-124-3p、miR-7-5p高表达的患者3 a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的患者,miR-452高表达的患者3 a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有血管侵犯的3 a生存率为26.83%,低于无血管侵犯的51.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24-3p低表达、miR-452高表达、miR-7-5p低表达、有血管侵犯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124-3p、miR-452、miR-7-5p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miR-124-3p、miR-7-5p低表达、miR-452高表达、有血管侵犯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癌临床特征预后miR-124-3pmiR-452miR-7-5p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HGF、Flt3L、MIP-1α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朱贺司雯雯刘进伟
    4290-4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102例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所选患者均行规范化治疗,均治疗8周,并随访1a,根据近期疗效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未缓解组(28例)、部分缓解组(45例)和完全缓解组(29例),并根据远期预后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4例)和预后良好组(68例),另选115例同期收治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不同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HGF、Flt3L、MIP-1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GF、Flt3L、MIP-1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HGF、MIP-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lt3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HGF、MIP-1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Flt3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未缓解组血清HGF、MIP-1α水平高干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部分缓解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Flt3L水平低干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部分缓解组低于完全缓解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GF、MIP-1 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Flt3L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GF、Flt3L、MIP-1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高于血清HGF、Flt3L、MIP-1α单独检测(0.817、0.713、0.801,P<0.05).结论 血清HGF、MIP-1α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呈高表达,而血清Flt3L水平呈低表达,三者水平变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更高.

    急性髓系白血病肝细胞生长因子FMS样络氨酸激酶3配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疗效预后预测价值

    血清SP-D表达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抗病毒治疗预后的关系

    张丽娜李源周洋洋袁君茹...
    4294-4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表达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抗病毒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P-D水平,观察患儿治疗后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清SP-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经抗病毒治疗7 d后预后良好69例(78.41%),预后不良19例(21.59%);预后不良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P-D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治疗前血清SP-D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SP-D水平预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7,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抗病毒治疗前血清SP-D水平与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SP-D水平预测预后情况.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婴幼儿表面活性蛋白D抗病毒预后

    结构化模式中情景游戏对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控的改善效果

    黄永李梦月陈晓琦段桂琴...
    4298-4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构化模式中情景游戏在孤独症(ASD)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8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结构化模式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结构化模式联合情景游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表第3版(PEP-3)、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Gesell发育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CARS评分降低,Gesell量表中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个人与社交、大动作发育商(DQ)评分增加(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EP-3中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行为特征、模仿、小肌肉、大肌肉评分增加(P<0.05),两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构化模式+情景游戏治疗ASD患儿的效果更优,可更好改善患儿情绪调控能力,减少异常行为,有助于促进患儿身心发育.

    孤独症结构化情景游戏刻板行为情绪发育商

    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nomogram预测模型建立及临床价值分析

    王贝贝杨凡
    4302-4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的1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多因素分析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创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范围.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暴露性角膜炎组和未暴露性角膜炎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ll's征、修复次数、干眼症、手术方式、角膜接触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Bell's征阴性、修复次数≥1次、干眼症、额肌悬吊术、不佩戴角膜接触镜是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区分度较高.校准曲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DCA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术后暴露性角膜炎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结论 Bell's征阴性、修复次数≥1次、有干眼症、无角膜接触镜佩戴以及额肌悬吊术等因素是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准确度高,对于预测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睑下垂暴露性角膜炎回归分析列线图模型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全麻下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周江生靳珂赵艳芳
    4305-4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全麻下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荣军医院全麻下脊柱手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的48例患者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医院全麻下脊柱手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维持的48例患者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对比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同时点[麻醉前(T0)、插管前(T,)、插管后5 min(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镇静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组间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有助患者术后麻醉恢复,且安全性尚可.

    脊柱手术瑞芬太尼七氟烷丙泊酚麻醉维持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