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马辛 袁聚祥

月刊

1005-1252

jkxl@chinajournal.net.cn

0315-3726590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科技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核心(遴选)期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推动健康心理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促进健康心理学学术交流;为提高人类心理健康素质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锻炼氛围对初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社交焦虑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

    张英杰樊荣翟笃谱薛文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体育锻炼氛围对初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社交焦虑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效应,为排解初高中生抑郁情绪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通过锻炼氛围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量表和抑郁情绪量表对756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体育锻炼氛围与社交焦虑、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以及抑郁情绪(r=-0。236,-0。237,-0。335;P<0。001)呈显著负相关;②社交焦虑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抑郁情绪(r=0。339,0。545;P<0。001)呈显著正相关;③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抑郁情绪(r=0。287,P<0。001)呈显著正相关;④体育锻炼氛围通过4条路径影响初高中生抑郁情绪,直接效应路径:体育锻炼氛围→抑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1:体育锻炼氛围→社交焦虑→抑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2:体育锻炼氛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抑郁情绪;链式中介效应路径:体育锻炼氛围→社交焦虑→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抑郁情绪,效应值分别占总效应的61。0%、33。0%、4。3%和1。4%。结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有助于减少初高中生的社交焦虑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进而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概率,帮助初高中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初高中生体育锻炼氛围抑郁情绪社交焦虑网络人际关系成瘾

    新疆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李娜杨睿胡浩洋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和田地区4个不同县市8个社区1600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在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方面的需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均值为2。90。86。1%社区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服务,83。8%社区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最高(F=37。954,P<0。001);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较高(F=13。260,P<0。001);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和2000~3999元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较高(F=13。748,P<0。001);已婚居民比未婚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高(F=3。23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镇中心区)、居住地(镇乡结合区)、居住地(主城区)、婚姻状况(已婚)、月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B值及其 95%CI 分别为-0。170(-0。236~-0。103)、-0。429(-0。519~-0。340)、-0。336(-0。409~0。263)、0。115(0。037~0。192)、-0。051(-0。083~-0。019)。结论: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较高,居民选择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及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较大。低学历、低收入、农村、已婚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居住地、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是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心理学特征、认知功能的差异

    古俊蕊李晓红庆笑春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双相抑郁(BD)与单相抑郁(UD)患者心理学特征与认知功能差异。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BD患者60例(BD组)、UD患者60例(UD组)。采集对比各组人口学相关信息,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患者心理评估,且经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Stroop色词测验评估各组患者认知功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特征相关量表评分与MoCA总分的关系。结果:BD组病程长于UD组(t=3。573,P<0。01),有自杀风险比例小于UD组(x2=11。109,P<0。01),性别、年龄等其他人口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AMD-17、HA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EPQ中N评分、E评分均高于UD组(t=2。927,5。153;P<0。05)。BD组MoCA量表中延迟回忆、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总分均低于UD组(t=6。263,4。365,6。787;P<0。01)。BD组Stroop色词测验中颜色评分低于UD组(t=2。274,P<0。05),词汇、色词干扰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与UD组患者MoCA总分与HAMD-17评分、HAMA评分、EPQ中P、N、E评分均负相关(r=-0。600,-0。642,-0。520,-0。503,-0。528,-0。482,-0。543,-0。495,-0。506,-0。487;P<0。05)。结论:BD 相比 UD 病程较长,EPQ 上倾向外向、情绪不稳的人格;BD患者延迟回忆、视空间执行能力及整体认知功能损伤重于UD患者,但后者自杀风险大。

    双相抑郁单相抑郁心理学特征认知功能

    男性未成年犯述情障碍与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关系: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

    刘茜李博邓洋洋毛新...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男性未成年犯的述情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特质正念水平,分析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并探讨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3年10月10-20日在西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对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NSAQ)和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共收回有效问卷249份,答复率92。22%。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男性未成年犯FFMQ量表的有意识行动(r=-0。135,P<0。05)、不评判(r=-0。143,P<0。05)两个维度及量表总分(r=-0。179,P<0。01)与NSS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AS量表的情感辨别不能维度得分与NSS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TAS总分与NSS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39,P<0。05)。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男性未成年犯的特质正念在其述情障碍与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1,95%CI:0。001~0。026),占总效应的25%。结论:特质正念在男性未成年犯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述情障碍既可直接影响未成年犯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亦可通过特质正念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相关部门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可通过降低未成年犯的抒情障碍,提升特质正念水平,有效降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危机。

    男性未成年罪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述情障碍特质正念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脱离的研究进展(综述)

    严园园袁方陈李楠胡永群...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心理脱离对恢复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身心资源至关重要。家庭照顾者高水平的心理脱离能够帮助其缓解身心疲劳、减轻照护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患者的照护质量。本文对国内外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脱离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干预策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家庭照顾者心理脱离心理护理学癌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及与心理弹性和感知护士支持的相关性

    薛云丽马登慧辛苑梦赵伟...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调查以及与心理弹性和感知护士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某院NICU的122例新生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父母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PPUS)、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护士对患儿家长支持量表(NPST)分别调查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心理弹性以及感知护士支持情况,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感知护士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NICU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2例NICU新生儿家长PPUS评分为94。85±11。36分,其中女性、年龄<25岁、分娩时孕龄<37周的PPUS评分相对更高(t=2。010,2。003,2。070;P<0。05),经相关性分析,NICU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以及感知护士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80,-0。466;P<0。05),经多因素分析,性别、CD-RISC、NPST评分均为导致NICU新生儿家长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953,-1。977,-1。635,SE=0。411,0。756,0。709;P<0。05)。结论:NICU 新生儿家长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与心理弹性、感知护士支持之间呈负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加强患儿家属心理弹性,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层面减轻疾病不确定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弹性

    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赵黎萍邱义玲张展星孙秋芳...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50名,对照组55名。对照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治疗,干预组在团体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丸和正念认知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分别与干预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PANSS、CDSS、SHAP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PANSS、PSQI、CDSS、SHAPS评分均在第8周末、12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t=2。312,2。024,2。157,2。633,P<0。05;12周后:t=3。02,5。391,4。792,3。448;P<0。05)。PSQI、CDSS、SHAPS 量表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5。78,9。90,3。27;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

    耳穴压豆正念认知疗法精神分裂症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及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

    王利娜贺芳芳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并评估其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9月-2023年9月入住于河南省3家医养结合机构的61名失能老人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SAS得分≥50分及(或)SDS得分≥53分为存在负性情绪,将失能老人分为负性情绪组与非负性情绪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慢性疾病等一般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出现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老人睡眠质量差异。结果:61名医养结合机构的失能老人中,焦虑24例(39。34%),抑郁29例(47。54%),其中有21例(34。43%)焦虑及抑郁均存在。负性情绪组无子女亲友探访率(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脑血管疾病(x2=4。035,P<0。05)及重度失能占比(x2=6。726,P<0。05)均高于非负性情绪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子女亲友探访(OR=2。818,95%CI:1。473~5。392)、脑血管疾病(OR=2。627,95%CI:1。273~5。423)、重度失能(OR=3。466,95%CI:1。953~6。150)均为失能老人出现负性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负性情绪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PSQI评分及PSQI总分均高于非负性情绪组(t=2。892,3。118,3。498;P<0。05)。结论:无子女亲友探访、慢性脑血管疾病、重度失能可能增加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负性情绪风险,且失能老人的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存在密切联系。

    失能老人空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慢性疾病

    脑力劳动者心理疲劳的表现、产生及干预(综述)

    刘洋钟珊韩立敏曾若琬...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疲劳是长时间脑力劳动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对脑力劳动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增加了工作失误和事故的风险,因此逐渐被研究者们所关注。本文对心理疲劳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梳理出认知资源理论、自我调节理论、欠载理论和动机控制理论4个理论框架,并总结当前被认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干预方式,以期为预防心理疲劳提供思路和方法。

    心理疲劳表现维度干预方式脑力劳动者理论框架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手术室精准护理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手术配合度的影响

    陈燕李倩倩王婉露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手术室精准护理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手术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院自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8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卵巢癌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手术室精准护理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负性情绪、手术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3。511,2。383,3。15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674,4。410;P<0。001),观察组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808,P<0。01)。结论:手术室精准护理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干预卵巢癌手术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卵巢癌手术室精准护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负性情绪手术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