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观察(上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观察(上半月)
教育观察(上半月)

月刊

2095-3712

教育观察(上半月)/Journal Survey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悟天地映秀,探访熊猫乐园"——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设计

    刘海红陈冰玲谢洪杨宗英...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开展研学旅行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高度契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感悟天地映秀,探访熊猫乐园"研学旅行设计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新课标为导向确定研学目标,依托汶川县映秀镇与卧龙特别行政区两大真实情境,设计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地震防灾减灾意识、树立和谐的人地协调观三大研学主题,从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研学课程设计.在未来的研学旅行设计中,需要充分预估行程安全风险,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做好研学旅行评价和总结,以更好地在研学旅行中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研学旅行高中地理

    五育并举视域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义、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究

    廖才敏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实践载体,五育并举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育人目标,二者统一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仍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涵建设不足、统筹协同力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为破解上述现实困境,可采取以下有效路径:提高重视程度,确保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完善内涵建设,增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效性;加强统筹协调,增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协同合力;健全评价体系,增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内在动力.

    五育并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立德树人

    小学特色科普课程构建的开发与实施——以"摆渡"文化科普特色课程为例

    张海兵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开发与实施小学特色科普课程对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以"摆渡"文化为指导,开发了包括创意课程、研学课程、实践课程、社团活动在内的特色科普课程,并提出科普特色课堂的开展策略:以生为本,构建"渡学"课堂;以"渡"为主,转换教师角色;以创导学,提升育人功效.

    小学教育特色科普课程"摆渡"文化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路径探究

    黄雅璐
    12-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是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整合度不够,教学方式多样性不足,过程性教学评价不明显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课程群建设应打通课程教学内容内在联动机制,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课程群教学评价,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一案互通"

    广西沿海城市小学海洋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以钦州市为例

    葛磊卢美岚
    15-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海洋教育具有涵养海洋精神、提升包容意识,激发海洋兴趣、储备海洋人才,认识人海关系、开发利用海洋,增强海洋意识、强化海权观念等价值.钦州市作为广西沿海城市拥有开展小学海洋教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钦州市发展小学海洋教育过程中存在各学段教育目标不成体系,教育内容选取具有随机性,开展形式固定、缺乏创新,评价不受重视、缺乏标准等发展困境.为了更好推动钦州小学海洋教育的发展,钦州市应建立分层教育目标、开发相关教材、丰富优化教学形式、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小学海洋教育海洋素养海洋意识海洋人才

    "双减"政策下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的现状分析——基于G省初中学段的实证调查

    韩曦梁敏炼刘力楷谢和平...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期望是父母对子女或学生对自身未来学业成就的预期.在"双减"政策持续推动下,学生和家长教育期望及其差异可能发生变化.为了解"双减"政策下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现状,选取G省初中学段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亲子间教育期望存在如下特点:初中生自我教育期望与父母教育期望均处于中上水平,且初中生自我教育期望低于父母教育期望;男生的自我教育期望低于女生,且男生的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大于女生;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高于九年级学生;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期望低于非独生子女.为此,建议亲子双方转变应试教育思维,消弭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加强对青春期男生的关注;关注独生子女内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双减"教育期望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初中

    家庭动力绘画测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为例

    唐佳烨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画治疗是将美术理论和实践方法结合,通过画面解读作画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以缓解其内心压抑的情绪,改善或消除负面情绪的心理治疗方法.彩铅由于颜色鲜艳丰富和操作便捷等特点受到了学生的偏爱.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绘画治疗,通过学生的作品了解其内心语言,对改善其家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为例,对五年级学生和班主任展开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关系.运用彩铅进行绘画治疗,采用家庭动力绘画测验通过"海洋世界"话题分析学生的家庭关系,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表达感恩之情的作品;通过爱的传递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在后续追踪指导中发现学生作品整体的温馨感有所提升.将彩铅绘画治疗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绘画的兴趣,还能促使其正视内心情感,推动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彩铅绘画治疗家庭关系美术教育家庭动力绘画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

    李惠贤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由"谋业"转向"人本",意味着高职院校要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坚定不移地落实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有强化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价值内涵.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可以通过融合"思想引领、专业发展、心理成长"挖掘立体多元思政资源,采用"一专题、一诗词、一真人图书、一劳模学长、一实践反思"模式有机有效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内心外行"实现育人成效综合评价.

    轨道交通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中医药文化浸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李萌萌章小纯
    31-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智慧与人文底蕴,深入探索其浸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符合时代特征、回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既符合党和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目标,又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此,大中小学校应当从完善体制机制、递进教育内容、创新浸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具体的实现路径.具体如下: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建构中医药文化浸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统筹管理体制机制,建构中医药文化浸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协同贯通体制机制,建构中医药文化浸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师培育体制机制;递进教育内容方面,小学阶段加强直观感知、启蒙积极情感,中学阶段提升文化素养、打牢思想基础,大学阶段培养文化认同、增强使命担当;创新浸润方法方面,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协同育人格局,融合实践教学、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学生价值引领.

    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革命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三维向度——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

    蒋易宏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其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端正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意识、坚定历史认同这三重价值意蕴具有重要意义.以结构功能主义中社会行动理论、AGIL模型、社会进化理论作为革命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逻辑后发现,将革命精神有机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需加强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坚持革命精神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统一,以促使革命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协调融合,切实实现中小学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社会功能.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革命精神结构功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