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8/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略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必备要素——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一课为例

    金一民魏芳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应具备"整体的教学设计""自主的探索研究""精当的巩固练习"等要素.教学质量的优劣是通过学生的综合素养呈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索研究巩固练习

    把握"核心力",培育数据意识——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

    顾静娴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主要载体.具体教学时,应把握四大"核心力":立足起点,把握生长力;发掘需求,把握探究力;重视思辨,把握选择力;强调联系,把握整合力.

    小学数学数据意识统计与概率

    小学生量感培养策略例谈

    钱慧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标准体验、实验探究、学习迁移等活动,让学生多维度感知计量单位,多角度估测事物的量,多层次运用量感,从而不断丰富对"量"的具身感知,进而形成对"量"的准确把握.

    小学数学量感标准体验实验探究迁移应用

    "内容结构化",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改进为例

    赵鸿赵瑞生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主体"理念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简单化的现象.对此,需要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的"内容结构化"理念作出改进,包括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辨析新知识和旧知识有什么异同,让学生自主选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理念.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改进为例具体说明.

    小学数学学生主体内容结构化多(少)百分之几

    现场改课:即时诊断下的课堂升级——《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改进

    王玉东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场改课是先由教师甲执教研讨课,经过研修群体参与听、评、改课,再由教师乙根据研讨意见再次执教这一课,实现课堂升级.《多边形的面积复习》一课的现场改课,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知识的回顾整理,从"简单复盘"到"思维进阶";规律的归纳总结,从"囿于一点"到"放眼全程";情境的创设运用,从"价值偏离"到"德育渗透";习题的设计布置,从"条件残缺"到"精心隐藏".

    小学数学现场改课即时诊断《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探寻数学符号的本质——《等号的再认识》教学与思考

    范韦莉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符号的使用是代数学习的基础.若单纯地向学生解释等号的含义,没有直观支撑,学生就很难在脑中形成表象.《等号的再认识》一课教学,借助"数字天平"这一工具,建立天平平衡就可用等号连接的心智模型,通过创设有趣、有序、有料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衡观念,经历等号的再创造过程,进而理解等号是用来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的.

    小学数学数学符号等号本质意义代数思维

    主题意义导向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为例

    顾洁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意义导向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整合教材资源,挖掘语篇的核心价值,建立内容要素的有机关联,梳理结构化知识,并最终搭建起一个围绕主题意义的完整的教学单元的过程.需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即确定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教学目标,规划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学习进程,设计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学习活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意义教学设计

    在计数与记数活动中体会数学思想——《认识11-20各数》教学与思考

    卜俊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10以内的数时,学生需要体会到数码思想的简化作用.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记数)法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现实与历史交融的各种计数与记数活动,帮助学生充分体会整体思想和直观思想的简化作用.具体地,可以设计"数10个以内的商品,体会'整体计数'的进制思想""数10根以上的小棒,进一步体会'按十计数'的十进制思想""从现实到历史,了解十进制的来历""从计数到记数,感悟'直观表示'的位值思想""估10个以上的事物,感受'整体比较'的思想延伸"等环节.

    小学数学《认识11-20各数》十进位值制

    以多元对话引领意义建构——《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赏析

    张燕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是交往、沟通的过程.教学中融入多元对话,意味着教学是生长性的、创造性的,是不断建构的.《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采用思辨性对话、赏识性对话、补白性对话、体验性对话、关联性对话,引导学生较好地领会文本主旨,达成对文本的意义建构,领略神话故事的魅力.

    小学语文多元对话阅读教学意义建构

    教"高科技",不妨降低难度——《了解语音识别》一课教学谈

    曹煜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学人工智能这一"高科技"的重要载体.教"高科技",不妨降低难度.教师可以情境模拟展示"高科技"的生活应用,降低学生感知的难度;以精简语言描述技术原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以团队合作完善程序功能,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

    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了解语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