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8/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党史题材的编排与教学

    仲伟全王金涛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题材在教材中的编排特点主要体现在:框架层面,以课文为主体,其他板块内容立体渗透;形式层面,由"单篇分布"转向"单元呈现",稳步推进;内容层面,从"小我"到"大我",螺旋上升.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注重"文道合一",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有助于涵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注重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相应的教学建议有:第一学段,照着课文扎实讲好党史故事;第二学段,聚焦阅读链接,联系人文主题,生动讲好党史故事;第三学段,借助综合性学习,全面讲好党史故事.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党史题材红色教育

    让学生"贤于"教师

    贲友林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学生"贤于"教师,应成为一种教学追求.对此,教师需要胸襟、智慧与修炼.教师的胸襟,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可能"贤于"自己的现实.教师的智慧,是在学生面前不维护自身"完人"的形象,始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修炼,是永不满足已有的"一桶水",善于学习,会学习,让自己真正成为持续的学习者.

    教师发展胸襟智慧修炼

    以"整体把握"的思路开展阅读教学

    蒋娟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以及对文本人物情感的拿捏.教学中,可以引入图式,整体把握文本脉络;设置主问题,整体把握文本中心;设计阅读推荐卡,整体把握文本梗概;提炼小标题,整体把握文本层次.

    整体把握图式主问题阅读推荐卡小标题

    低年段童话教学的"入境"之径

    徐国新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年段童话教学,要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情境.运用想象,能在入境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讨论,能在入境的过程中,充实学生的思考与表达;依托表演,能在入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

    童话教学情境想象讨论表演

    借助批注,实现对话——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与思考

    邓永锋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引导学生借助不同形式的批注,实现与文本、与同伴、与自我的对话.借助自主批注,初读扫"盲",批注生字词;把握梗概,批注小标题;提炼观点,批注关键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借助分享批注,实现与同伴的对话.借助完善批注,实现与自我的对话.

    自主批注分享批注完善批注对话

    隐喻,促进数学概念理解

    顾健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认知科学范畴,隐喻可以视作两个认知领域的桥梁——用理解的解释抽象的、用熟悉的理解陌生的.隐喻作为一种载体,为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新增了一条路径.具体教学中,可以基于身体经验的隐喻丰富概念的多元表征,基于语言类比的隐喻建构概念的多重意义.

    隐喻数学概念概念理解

    紧扣知识本质,建构分数概念——《分数的意义》教学与评析

    朱小平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数知识中,"分数的意义"属于数学核心知识,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依照分数概念的要素确立认知序列,按照认知活动的侧重精选学习素材,观照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学习方式.

    《分数的意义》知识本质分数概念

    从度量的视角再认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与评析

    魏光明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的下位概念,认识、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要回到分数的意义,回到分数产生的背景中去.《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立足整体,设计长程教学,引导学生借助认知迁移来建构新知识,扩充和完善认知结构;利用图式,建构并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两个新的概念;基于学情,突破理解假分数意义的学习难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度量图式

    多向打开: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与评析

    黄红成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数学知识序列中属于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教学时如果既关注分数的意义,又联通度量单位变化的意义,可以使原来略显单薄的知识变得丰富且生动,还能够串联起多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学展现了规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展现了核心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规律构建知识

    "整体性"与"一致性":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追求——兼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系列课

    刘正松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力求打通不同学段数学学习之间的关联.而这正是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追求.基于单元视角,聚焦核心知识,适度打开课堂,融通关联内容,是凸显"整体性"与"一致性"的有效路径.

    核心知识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体性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