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生也需要自由阅读--老生常谈之四十六

    吴非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成为学习任务,和"自由阅读"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最低限度的"统一要求",未必能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凡是指定的书目,一般是"普通要求",任何"指定书目"都有局限性.教师应当有更实际的考虑,也要关注学生对于阅读的现实需求.引导学生达到能渴望阅读,能自由学习的状态,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之梦.

    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自由阅读

    新课标配套教材"空窗期"的教学应对

    蒋兴超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新课标配套教材的"空窗期",一线教学应积极应对: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尊重人的发展,融入沸腾的生活,从知识走向素养;其次,重构教学内容,主动开发学习资源,自觉组建学习任务群,积极引入任务情境,从使用走向构建;再次,优化教学方式,兼顾分散与融合,权衡权利与权限,将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从单一走向多态.

    新课标教材"空窗期"素养导向学习任务群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解读与教学落实——新课标视野下

    郭跃辉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中"一致性"和"一体化"的不同指称,揭示了不同理念的细微差异."教—学—评"一体化更能够体现课程实施的特点,写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时,凸显了评价在课程建构与实施中的驱动地位.语文教学中,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初步设计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框架.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致性课程评价学习目标

    学业质量标准"初高衔接":共性理解与差异追问——新课标视野下

    黎炳晨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业质量标准在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是如何衔接的?深入研究和比较后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指向语文课程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让教有"据"可依,让学有"标"可寻,让考有"规"可遵,让评有"径"可循.二者的编排体例、质量描述、关系界定等差异,指向初高衔接的精准性和合理性,制约了"初高衔接"的效度.

    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初高衔接

    罗杰斯教学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周雅萱喻平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学理论强调意义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回顾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取其长为今用,得到几条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建构者;让学生从学习旁观者转变为学习参与者;让教学从单纯的指导变为与非指导的结合.

    罗杰斯中学数学意义学习学生中心非指导性教学

    "统计调查"课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

    沈威曹广福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获得(整理)数据的基本手段,统计调查是统计学研究的起点,其中蕴含着问题驱动、总体与样本、抽样与随机性等思想.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统计调查"内容的编写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由此,基于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理念,结合当下国家对初中生运动的重视,"统计调查"的教学可以与学生有关的各种运动项目及其成绩的数据为背景,设计本原性的情境问题和派生性的启发问题.

    统计调查课题式教学数学思想教材编写问题设计

    "教书人",先要成为"读书人"

    张春华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时代,"教书人"先要成为"读书人".阅读是教师必须修炼的"内功",是教师一生的"备课".教师要开展基于教材体系的阅读,系统深入地研读教材,追求"点-线-面一体"的完整性;拓展性地研读教材,从读"这一篇"走向读"这一本".教师要静心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基础、核心的学科教学理论.教师要用心研读优秀教学案例、经典教育理论著作,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

    "教书人""读书人"教师发展核心素养

    多措并举,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范云陆琴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应不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常州市第三中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通过建设"三大工程",满足各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依托四个抓手,开拓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完善两种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工程主题研修评价机制

    把握本质关联,实现整体建构——《指数与对数》章复习课教学与思考

    张中华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思维,基本路径是"总一分一总".章复习课属于第二个"总",需要站在高位审视全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内容的主线,发掘内容之间的本质关联,建立内容整体的逻辑体系.《指数与对数》章复习课教学,准确把握"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就是代数性质",深度挖掘指数与对数本质的一致性,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

    《指数与对数》章复习课一致性本质关联整体建构

    顺承已有知识,厘定研究路径——《三角形》章起始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邢成云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角形》章起始课,应该立足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顺承线段与角的研究脉络,引导学生展开对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等内容的探索,通过唤醒、类比、画图、论证等数学活动形成整章概貌,构建认知结构、厘清研究路径,从而统领本章教学.

    三角形章起始课类比认知结构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