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例谈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要点——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付小明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日常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很难真正落地.教师不妨小步轻迈,尝试一些基于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于教材资源提炼单元学习主题;紧扣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学习进程;根据学习进程创设任务情境;在任务情境统领下组织学习活动;针对任务细化评价标准.

    大单元教学实施要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解题教学的关键:识别模式,体悟思路——从一道解析几何期末调研试题说起

    王弟成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次高二期末调研数学测试中,一道解析几何综合题学生的解答情况很不理想.分析学生该题的解答情况反映出的一般的学习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强化学生解题的目标意识;引导学生在解题的探究过程中体悟模式识别下思路引领的作用;培养学生巧算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几何解题教学审题习惯目标意识模式识别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姚舒茜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阅读指导泛化或缺失以及阅读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可以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如迁移运用课内阅读策略、设置课外阅读学习任务单、制订并推行阅读计划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课外阅读教学阅读指导阅读评价机制

    例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耿元元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优化改进.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可行性,可由绝对到相对,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可由默认到探究,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性质;对于尾气处理,应由有污染到绿色化;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实验,可由寻常到创新,从生活化的角度创新实验.

    实验教学优化相对化探究绿色化创新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生物课时教学——以《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为例

    程国胜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整体视角下的生物课时教学强调整合性与有序化,落实"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样态.以《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为例,从明晰单元概念层级、分解单元教学目标、解构单元学习任务、开展课时学习活动、落实课时学习评价等方面,具体探讨单元整体视角下的生物课时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课时教学核心素养高中生物《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美术主题式教学中整合策略的运用——以《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为例

    丁圆圆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术主题式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整合策略,观照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困惑和需求.以《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为例,可以整合宏观与微观,化主题为问题;整合课程与生活,融探究于情境;整合已知与未知,借对比来迁移.

    美术主题式教学整合策略《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爱与憎的交织,冰与火的交融——《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尹环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虽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鲁迅散文理性与激情并重的特点,即爱与憎交织,冰与火交融.基于文本的核心价值和单元研习任务,既要设置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入乎其内",细读文本,触摸文本肌理,深入挖掘和感悟文本蕴含的精神价值;也要让学生"出乎其外",进一步探究、整合,从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深入比较两文的异同.

    鲁迅作品理性与激情研习任务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也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华兵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作业观",让完成作业成为学生再度学习、反思得失、探究问题的有效活动.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可以在分析学情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强化分层;可以走进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将作业转化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优化作业评价.

    作业设计作业分层作业形式作业评价初中语文

    从著作方式的差异入手——《开眼看世界》教学与思考

    甘宜轩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四洲志》《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的著作方式表述存在差异.从著作方式的差异入手,发现这三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十年里,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对于外部世界认识的逐渐深入.基于上述研究展开教学,体会林则徐等人在近代中国最初的一段时间了解外部世界并试图将其纳入自身文化体系的努力.

    著作方式《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问题驱动,促进认知模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教学尝试

    胡先锦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因此,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创设真实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持续探究,逐步建构科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