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创业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创业月刊
科技创业月刊

吴新文

月刊

1672-2272

zgkjcy@126.com

027-87841615 87842436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座13楼

科技创业月刊/Journal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中心和湖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月刊。它以推进创新、指导创业,促进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郑群明费文静郑文婷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正确把握数字技术、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促进我国旅游新质生产力提升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 2012-2022 年长三角城市群的数据,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升级在数字技术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显著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而旅游产业升级在数字技术和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数字技术旅游经济增长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

    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曹勇李娟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经济数字化浪潮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推动组织、管理和战略的全面变革.数字化能力涵盖技术理解与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然而,如何提升数字化能力并转化为企业创新绩效,仍需深入研究.基于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包含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网络关系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运用层次回归法和Bootstrap分析方法对 388 家制造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绩效,其中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数字化整合能力和数字化管理能力均起关键作用.在数字化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供应链协同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嵌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强调数字化能力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揭示供应链协同与网络关系嵌入在二者关系中的重要性,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网络关系嵌入企业创新绩效

    数字科技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中国102个智慧城市经验数据

    张立华李瑞玲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102 个新型智慧城市 2011-2021 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度数字科技与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通过计量估计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数字科技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科技可以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基准回归分析证实了上述观点,并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数字科技在不同地区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影响效应差异,发现数字科技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呈显著正向关联,但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地理探测器模型表明数字科技、城镇化率、金融发展和外贸依存度是影响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数字科技是关键,解释力达 35.9%.影响因子间存在交互效应,特别是城镇化率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影响最大.

    数字科技新型智慧城市地理探测器模型异质性分析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

    何培育王敬涵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作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对其高质量专利的产出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选取2013-2022 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 Stata 17.0 软件分析数字化如何对专利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引入政府补助作为调节变量验证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政府补贴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专利质量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对专利质量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从完善数字基建、扩大数字补贴、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为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并从优化数字战略、打通数字化知识产权管理、培育数字人才等角度为企业明确发展方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利质量政府补贴

    数字劳动辨析: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理论视角

    张海鹏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劳动边界研究是数字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其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等问题展开相关研究.但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数字劳动"泛化"等问题,对此需要回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视野,对数字劳动的边界问题展开进一步辨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的基本三要素,具有诸多新特征的数字劳动仍然符合这一科学理论.因此,要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向度,从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理论视角出发,对数字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范围的扩大化、劳动对象的非物质特征以及劳动资料的数字化应用进行深入剖析,为厘清数字劳动范围提供一定的借鉴.

    数字劳动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数字异化自由时间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基于融资约束视角

    杜永奎赵佳玢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8-2021 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数字化转型缓解了融资约束,进而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避税程度的抑制作用在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国有企业中更明显.研究结论拓展了对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讨论,丰富了企业避税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政府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税务部门从融资约束视角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提供了建议.

    数字化转型企业避税程度融资约束

    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孙梦婷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循环"背景下,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并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选取中国 31 个省份 2011-2020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区域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融资问题,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中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间接提高研发强度,从而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高;调节机制分析表明,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大城市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更为显著.通过一系列实证检验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绩效研发强度人力资本

    中国机器人企业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导向、路径与启示——基于"沈阳新松"的单案例研究

    张瑞芬张瑞红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中国机器人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国家战略导向、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培育以及开放合作等因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新松在 4 个方面的创新实践尤为突出:一是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强化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确保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二是构建完善的人才创新生态系统,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注入不竭动力;三是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价值观,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四是坚持国际视野,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通过开放合作加速技术创新,赢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4 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机器人行业乃至整个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机器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导向沈阳新松创新经验

    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求职成功:感知可雇佣性和情绪调节的作用

    李春浩谭燕子杨尊尊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 2022 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基于 358 份有效问卷,探究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应届毕业求职成功的影响以及感知可雇佣性和情绪调节的作用,运用层次分析法和 Boot-strap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显著正向影响求职成功;感知可雇佣性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和求职成功之间起中介作用;情绪调节、专业类型和家庭年收入均可以调节感知可雇佣性与求职成功的关系;情绪调节、专业类型正向调节感知可雇佣性的中介作用.研究拓展了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影响求职成功的内在机制,为提升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以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提供了指导.

    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感知可雇佣性求职成功情绪调节

    工作压力对"千禧一代"员工主动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道理车文磊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 VUCA环境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员工主动工作行为是企业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之一.通过引用压力认知评估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索工作压力和心理韧性对"千禧一代"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主动工作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使用问卷调查对 424 名"千禧一代"员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中的压力与员工挑战性评估呈 U型关系,即低压力和高压力都能引起员工的挑战性性评估.心理韧性加强两者之间的 U 型关系,进一步影响员工主动工作行为.这一作用路径扩展了员工主动工作行为的前因机制研究,并且为企业从员工压力认知评估角度指导员工主动工作提供一定的管理建议.

    工作压力主动工作"千禧一代"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