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教育科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教育科研

汤林春

月刊

1007-2020

shanghai-edu@vip.163.com

021-64188187 64221522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教育科研/Journal Shanghai Research On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普教、面向基层、面向教师;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刊登上海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是在国内教育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进知识结构化:以大概念为线索勾勒大单元教学的整体图景

    刘徽周晴雪徐亚萱董博涵...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提倡以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在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和知识结构化的认识不断更新,强调知识的"情境适应性"使知识结构化理解从"静态层级"转向"动态网络".以大概念作为知识结构化的线索,能将教材内容转变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资源.大概念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重构教材内容,不仅在学科内、学科间形成关联,而且融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在素养导向下搭建教学的整体图景,实现知识之间真正的融会贯通.

    知识结构化素养导向大概念大单元教学

    大概念视角下的"教学评一体化"

    李海青刘徽邱爽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从学的角度实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从而有效地教与学,落实素养目标.当前,"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践中也出现形式化、粗线条和离析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型,其关键在于明晰素养目标,而大概念能校准素养目标.具体而言,大概念能锚定单元的素养目标、确定单元的最终评价任务并引导过程性的评价充分融入教与学.

    素养大概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

    概念生态圈:动态涌现的学习生境

    徐亚萱刘徽朱国锋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概念性理解、概念转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概念生态圈作为一个隐喻,从生态学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的丰富生境,囊括概念、信念、事实与程序三大构成要素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情感与动机驱动两大运行机制,呈现了要素间的复杂互动.概念生态圈对大概念教学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大概念教学应关注整体的学习生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扎根于丰富的现实世界,以此实现学习的动态涌现,此外,还需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活其自我调节.

    概念生态圈大概念大概念教学概念学习

    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基本构想——基于江苏省扬州市"实学"课堂改革之思考

    夏心军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机制与表征,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是基于文化传承与时代内涵且符合中国特色的守正创新之路."实学"课堂传承扬州学派文化思想内核,积极探寻新时代实践机制和教学表达,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努力建构学生实体在场、营造实景情境、优化实用资源、付诸实践过程、推进实测评价的和谐发展课堂新样态,积极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高质量发展课堂教学范式,为丰富中国式教学现代化贡献文化力量和实践样本.

    "实学"课堂教学现代化逻辑结构扬州实践

    经验书写的文体学意义——对1万篇小学生"读后感"样本的观察与反思

    王海峰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对经验的书写,构成了人类写作活动的主要方式.人从经验中获益,并发展自己.经验书写成为人与自己、他人、世界沟通的一种特定方式.经验书写对文体学的意义问题,成为一个有益人生发展及创意写作的问题.通过对 1 万篇小学生"读后感"样本的分析研究发现,经验书写的文体学意义有三:建构"思维风格"是经验书写的一种认知文体学意义所在;经验书写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所塑造的"个性语境",具有语境文体学意义;经验书写的创造性及其"前景化"方式,可以建构一种富有魅力的文学文体学表达效果.经验书写在文体学意义上所建构的模型,可以成为一种观察文体风格及其实践结构的新视角.

    经验书写文体学文体风格创意写作

    数学教育中学习轨迹研究的评述

    汤牧文王子续曹一鸣
    34-4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轨迹理论自 1995 年由Simon提出后,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对数学教育精细化、实践化发展的重要性,使得学习轨迹理论被不断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学习轨迹在特定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开发与验证、学习轨迹在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在数学课程实施中的应用等研究主题,为数学教育领域内学习轨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学习轨迹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赋能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阳吴宝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共识.数学项目式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它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十分强烈.信息技术赋能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具体表现是: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理解项目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任务;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引领学生深度探究;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学习支架,助力学生解构情境;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成果,展示学生重构思维.信息技术赋能数学项目式学习要防止失度、失真、失本.

    信息技术赋能数学项目式学习

    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师数字素养的考查策略及实践反思

    杨宏博谢世炼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重点任务.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基本具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但仍存在数字技术使用意愿不足、数字技能缺乏、应用能力差、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准入关口,教师资格考试在命题实践中融入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涵,引导考生树立数字化意识,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功能.通过对近三年考试试题分析发现,我国预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但解决复杂数字教学问题的能力仍有待增强.未来教师资格考试应持续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查体系,注重考查运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学的综合能力,从准入关口助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

    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实践

    教师变导师的校本实践探索

    孙燕菁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杨浦区Q小学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和"教育家精神"及办学实际,针对导师制工作具体要求和导师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构建集"齐彩""齐成""齐心""齐研""齐力"为一体的"齐+"工作坊.旨在创新导师培养活动的形式,提升导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探索教师变导师形成"有爱心、有智慧、能协作"导师素养的路径.通过"齐+"工作坊校本行动,帮助导师明确分工、合作等职责,提升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凸显导师的育人价值.

    "齐+"工作坊育人意识育人能力校本行动

    我国青少年专注品质发展困境及应对——基于全国大样本调查和生命意义感视角的分析

    方芳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注"作为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备受关注.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问卷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专注品质整体发展尚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内部各维度之间不均衡;专注品质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且差距较大;专注品质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专注是内在精神的回应与体现,研究发现青少年专注的衰退暗藏生命意义感迷失.不断加剧的教育内卷正加速生命意义感模糊,专注品质减损;专注品质的年龄差异与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发展趋势有关;生活满意度通过生命意义感影响专注品质.学校教育应引导青少年树立有意义的目标,培育大格局,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有情感的人际关系""有韧劲的态度"支持青少年获得更高的生命意义感,形成专注的动力.

    专注品质青少年生命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