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发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发展研究
水利发展研究

尹美娥

月刊

1671-1408

wrd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发展研究/Journa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利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定位是水利系统软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综合报道国家的水利发展战略、水利政策、法制建设、水利经济、水利管理、水利信息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理论、技术和经验,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紧紧围绕水利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对我国水利发展具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同时依托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的信息优势,适当介绍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本刊主要面向从事与水利事业相关工作的机关领导、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的基层水利工作者。本刊2001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大16开本,每月10日出版,每期定价6元,全年12期共计72元。凡需订阅者请到各地邮电局(所)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联系。欢迎踊跃投稿、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刊号:ISSN1671—1408,CN11-4655/TV 代号:国内邮发2—784,国外6441M地址:北京德外六铺炕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电话:(010)82071270 (010)82076521 传真(010)82076502邮编:100011E-mail:wrdr@water info.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北京市水务规划管理的对策研究

    郝仲勇孙雨虹张建涛杨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北京市推进"多规合一",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调了对涉及空间用地的水务等专项规划的约束管理.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水务规划对水务行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约束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在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管控以及北京水务规划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借鉴国内相关地区水务规划体系建设的经验,根据水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要求,探讨了加强北京市水务规划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推动北京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水务规划体系管理国土空间规划

    北京市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研究

    丛晓红王俊英陈峰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生态空间是国土生态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水生态空间相关部署要求,针对潮白河水生态空间被挤占及管理要求和范围界限不清晰、不落地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的现状,提出了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分河段明确了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的管控边界和功能区用途,并对划定的功能分区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禁止、约束或限制进入项目等管控要求.文章能够为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活动的日常监管和审批.

    潮白河水生态空间功能分区管控规划

    城市更新背景下河道水生态空间的应用研究——以萧太后河台湖段为例

    刘向阳李宝元林晨张玉阳...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水生态空间是承担城市防洪、发挥重要生态功能的通道,也是居民亲水、休闲、赏景、运动等行为活动的重要场所,河道水生态空间的应用可以反映出城市局部区域的生命力和活力,其更新是城市空间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萧太后河台湖段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为例,从河床、滩地、岸坡、堤顶生态空间内防洪、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及堤外城市空间的借用、融合等,对其水生态空间的更新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水生态空间更新主要是对"水、绿、路"等要素的更新,最终目的是在河道水生态空间内形成"烟火气".

    城市更新水生态空间应用研究萧太后河

    北京市"23·7"极端强降雨灾后恢复重建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孙晓英叶冬冬张建涛王红民...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北京市"23-7"极端强降雨及洪水防御情况,深入认识灾害发展和面临形势,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思路和目标.针对完善防洪体系、防洪标准提高、蓄滞洪区建设、山洪沟治理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推进永定河、大清河及北运河三大流域防洪体系完善的对策,适当提高中心城、城市副中心防洪标准的建议,以及加强河湖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有效治洪"综合能力的措施,为指导后续防洪能力,促进提高北京防灾抗灾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23·7"极端强降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关键问题对策研究

    糙率及地面沉降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的研究

    翟明杰焦彩虹庞慧霞张宇...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行洪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结合河道规划设计及实际运行中遇到的河道糙率、地面沉降等因素导致河道行洪能力与规划设计不符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河道糙率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较大,断面行洪量占河道全断面行洪量的比例越高,则此区域内糙率变化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越大;河道过洪量越大,滩地糙率变化对河道水深变化影响越明显;区域性地面沉降可能对河道行洪能力、调度运行安全及区域排涝能力产生明显影响.针对以上结论,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未来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糙率地面沉降河道行洪

    北京市土石坝类水库洪水风险分析

    杨玲王文野杨毅孙起山...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系统性地剖析了国内外土石坝失事典型案例,分析查找溃坝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标北京市土石坝类水库,首次在水库正常运用情况和非正常运用情况下,开展系统性、全局性的洪水风险诊断和识别,以此促进此类水库在工程措施方面的改造和非工程措施方面的综合改进,并为水库防洪能力提升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信息和前置条件,以期最终实现在真正遭遇极端降雨时能避免漫坝溃坝等重大事故发生.

    土石坝类水库洪水风险防洪能力提升

    北京市水务领域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可行性分析

    冷悦霞秦俊桃黄金美刘宝运...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年底,PPP从暂停转为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3]115号)文件提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许经营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新项目的举债建设愈发困难.通过REITs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为后续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供水、污水、再生水、水利工程4个领域介绍了北京水务领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北京市水务领域发行基础设施REITs存在的障碍,探讨了发行基础设施REITs的适宜性,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提出有利于推动本市水务领域REITs试点的实施路径.

    基础设施REITs水务领域水利投融资项目谋划

    北京市美丽河湖建设进展、挑战及推进策略

    高晓龙王绍斌李凤翀李艳荣...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美丽北京、花园城市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在辨析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北京市近10年在河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以及示范引领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分析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环境污染等挑战.借鉴国内河湖治理经验,从系统谋划、多措并举角度提出明确工作定位、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指标化管理、吸引多元力量参与、重视艺术化提升等6个方面建议,希望能够为中远期水务高质量发展、区域人水和谐提供参考.

    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河湖长制花园城市

    现状来水条件下密云水库可供水量的一种计算方法研究

    杨芬刘军梅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云水库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水源地,科学评价水库可供水量是开展全市水资源配置与保障规划的重要基础.受气候、下垫面等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密云水库来水量和供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科学分析现状来水条件下密云水库可供水量,文章提出基于天然径流量同步修正的可供水量计算方法,对密云水库实测入库来水系列进行了一致性修正,并进行了成果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修正后1980-2016年多年平均可供水量显著减少,比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2020水平年成果减少了 40%~60%,可为新时期北京水资源优化配置与保障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密云水库可供水量一致性修正水资源调查评价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滨水空间更新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杨苏燕李凤翀王雷吴东敏...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对滨水空间更新开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从水务的角度界定了滨水空间的范围,以水务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切入点,从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并提出北京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同时对北京市"一核""一主""一副""多点""一区"新城范围内的河湖水系进行分类汇总,根据河道不同类型提出功能引导和重点更新要素,为北京市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技术参考,推动城市更新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助力花园城市建设.

    北京城市更新滨水空间更新更新策略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