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15a-5p/CCND1通路在胰腺癌细胞转移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杨晓薇曾掌汤金萍
    1567-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15a-5p/CCND1通路在胰腺癌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稳定表达miR-15a-5p的CAPAN-1植入裸鼠皮下进行体内异位成瘤,注射未转染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A组,注射pcDNA3.1(+)空载体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B组,注射pcDNA3.1(+)-miR-15a-5p重组质粒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C组.观察记录肿瘤体积,30天后取出肿瘤组织,称重记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iR-15a-5p和CCND1的表达,运用组织HE染色、荧光染色等评估移植瘤情况.结果 与A、B组裸鼠移植瘤相比,C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显著降低(P<0.05).与A、B组裸鼠移植瘤相比,C组裸鼠移植瘤中miR-15a-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CND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B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核仁肥大、核分裂较常见,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数目增加、排列紧密、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C组较A、B组移植瘤组织细胞排列稀疏,密度降低,组织内坏死面积增多.与A、B组移植瘤相比,C组移植瘤组织中CCND1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R-15a-5p可通过调控CCND1进而调控胰腺癌发生和转移.

    miR-15a-5p周期蛋白D1胰腺癌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抑制剂BAY-598和阿霉素在骨肉瘤中的协同抗癌作用

    蔡风陶绪长刘鲁华熊晒...
    1571-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组蛋白的甲基转移酶2抑制剂BAY-598和阿霉素在骨肉瘤中的协同抗癌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实验,评估两种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后对骨肉瘤细胞恶性特征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抑制剂和阿霉素联合治疗可协同抑制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导致OS细胞细胞周期阻滞.进一步的机制探索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可能是协同作用的关键.结论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抑制剂和阿霉素对骨肉瘤具有协同抗癌作用,它们的联合使用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肉瘤治疗策略.

    阿霉素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抑制剂骨肉瘤协同作用

    血清miR-135b、LZST1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冀会娟李海斌刘瑶史江...
    1578-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微小RNA-135b(miR-135b)、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LZST1)表达水平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2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时期94例良性肺部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iR-135b、LZST1表达水平差异,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miR-135b、LZST1表达水平差异,分析晚期NSCLC患者血清miR-135b、LZST1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miR-135b、LZST1对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血清miR-135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LZST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血清miR-135b表达水平高于存活患者,LZS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5b与晚期NSCLC患者死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ZST1与晚期NSCLC患者死亡呈负相关关系,miR-135b与LZST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计算约登指数,获取最大约登指数相对应的临界值.4.065为miR-135b预测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阈值,灵敏度84.00%,特异度81.10%,0.670为LZST1预测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阈值,灵敏度68.00%,特异度78.40%.miR-135b、LZST1以及两者联合的AUC面积分别为0.792、0.742以及0.850,两者联合的AUC面积最大,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70.30%,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晚期NSCLC患者血清miR-135b表达水平异常升高,LZST1显著降低,miR-135b高表达、LZST1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miR-135b与LZST1呈负相关关系.miR-135b联合LZST1对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较高.

    晚期NSCLCmiR-135bLZST1预后

    胃癌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李艳张泉刘怡杰岳宜庭...
    1583-1587,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claudin-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GP73、claudin-1水平,比较2组的血清GP73、claudin-1水平差异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P73、claudin-1水平鉴别诊断胃癌的临床效能,分析血清GP73、claudin-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GP73、claudin-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胃癌的诊断,GP73最佳截断值21.18 μg/L,敏感度83.20%、特异度85.73%;claudin-1最佳截断值0.72 ng/ml,敏感度82.16%、特异度84.44%.依据血清GP73、claudin-1水平截断值分别分成高、低表达组,GP73高表达组、claudin-1高表达组与GP73低表达组、claudin-1低表达组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GP73低表达组总生存率(28.21%)低于GP73高表达组总生存率(59.46%)(P<0.05),GP73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率(20.51%)低于GP73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率(40.54%)(P<0.05);claudin-1低表达组总生存率(31.58%)低于claudin-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57.89%)(P<0.05),claudin-1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率(21.05%)低于claudin-1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率(36.84%)(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claudin-1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均与恶性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潜在的鉴别诊断胃癌的血清肿瘤学指标.

    胃癌高尔基体蛋白73claudin-1临床意义预后

    TENM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贾蕊郭雪君乔晓芳
    1588-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eneurin跨膜蛋白3(TENM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ENM3表达水平,分析TENM3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TENM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患者TENM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侵及深肌层者TENM3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ENM3水平(1.54±0.29)高于预后良好组(1.10±0.35),差异显著(t=2.909,P=0.006).预后不良与 TENM3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428,P=0.005).TENM3的临界值为1.395,大于临界值则预测其预后不良,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AUC面积为0.868,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61,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TENM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及预后不良相关,TENM3水平对胃癌预后不良有一定提示意义.

    TENM3胃癌病理特征预后

    胃癌组织中EPAS1、LETM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徐慧杨晓庆张俊王亚飞...
    1592-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含有内皮PAS结构域的蛋白1(EPAS1)、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EPAS1与LETM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内EPAS1、LETM1免疫组化表达评分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类型、肿瘤位置、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患者之间EPAS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Lauren's分型患者之间EPAS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类型、肿瘤位置、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患者之间LETM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浸润深度、Lauren's分型患者之间LETM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EPAS1、LETM1免疫组化表达评分均高于正常组织,且与多项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胃癌内皮PAS结构域的蛋白1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临床病理特征

    Tmem16a、E-cadherin、SIRT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琰尚利晓谢琦莲
    1597-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跨膜蛋白16a(Tmem16a)、钙黏蛋白E(E-cadheri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纳入研究组,其癌周正常组织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比较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中Tmem16a、E-cadher-in、SIRT1 表达水平,不同性别、年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中Tmem16a、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癌组织中Tmem16a、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Tmem16a、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5).相比年龄≤60岁的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癌组织中Tmem16a、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更高(P<0.05).肿瘤体积≥3 cm3、脉管侵犯、分化的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Tmem16a、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更高(P<0.05).癌组织中Tmem16a阳性表达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复发率为44.44%(16/36),高于阴性表达患者[20.59%(7/34)],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复发率为56.67%(17/30),高于阴性表达患者[15.00%(6/40)],P<0.05;癌组织中SIRT1阳性表达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复发率为40.00%(22/55),高于阴性表达患者[6.67%(1/15)],P<0.05.结论 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Tmem16a、E-cadherin、SIRT1阳性表达水平更高,其表达与其病理特征、年龄、复发情况密切相关,可为评估病情进展和预后提供参考.

    眼睑基底细胞癌跨膜蛋白16a钙黏蛋白E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表达水平临床意义

    MMP9、AEG-1及EphA7蛋白在中耳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朱丽丽陈晓君朱晓丹刘梦君...
    1601-1603,1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星形细胞提升基因-1(AEG-1)、络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7(EphA7)蛋白在中耳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65例中耳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送检,检测MMP-9、AEG-1、EphA7蛋白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内上述表达差异;并分析MMP-9、AEG-1、EphA7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内MMP-9、AEG-1、EphA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AEG-1、EphA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AEG-1、E-phA7蛋白在中耳鳞癌组织内呈高表达状况,且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或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中耳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星形细胞提升基因-1络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7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EGR1、AR、H3K4me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王丽杜闯张亚青李聪...
    1604-1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雄激素受体(AR)、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E GR1、AR、H3 K4 me3表达,比较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内EGR1、AR、H3K4me3表达差异,分析EGR1、AR、H3K4me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分析EGR1、AR、H3K4me3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内EGR1阳性表达率、AR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H3K4me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R1阳性表达、AR阳性表达患者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占比高于EGR1阴性表达、AR阴性表达患者,H3K4me3阳性表达患者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占比高于H3K4me3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89例患者共36例出现复发转移,发生率为40.45%(36/89);复发转移组EGR1阳性表达、AR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转移组,H3K4me3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R1、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多呈阴性表达,H3K4me3则以阳性表达为主,三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存在密切关系,或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三阴性乳腺癌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雄激素受体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乳腺癌组织中EGFR、GATA-3、E-Cad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颜佳段鑫宋芳霞
    1608-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GATA结合蛋白3(GATA-3)、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9例乳腺癌患者,术中采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病灶边缘≥3 cm),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统计对比2组EGFR、GATA-3、E-Cad阳性表达差异.另随访1年,统计对比不同EGFR、GATA-3、E-Cad表达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EGFR、GATA-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E-Cad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GATA-3、E-Cad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GATA-3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ad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GATA-3在乳腺癌组织内呈高表达,E-Cad呈低表达,三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紧密联系.

    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GATA结合蛋白3(GATA-3)上皮性钙黏附蛋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