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程红兵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管理的思维本质是一种垂直型的权力结构,而教育治理的思维本质是一种水平化的权力结构.学校治理体系变革,就是由单一的政府管理向学校公共治理的变革,由垂直化权力结构向水平化权力结构的转变.学校公共治理模型的要素包括三个闭环:主体关系,权力运行,体系重塑.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模型是"三治"鼎立结构:法治——全面、全程依法治校;共治——利益攸关方共同治理;专治——学校专业化自主治理.

    教育治理学校公共治理学校内部治理专业自主治理

    于漪教育思想的区域实践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杨浦区8所试点学校的案例分析

    卜健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于漪教育思想体系,明确知识转化的运作机理,文章构建了以三路径、四阶段为主体的"于漪教育思想实践转化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深度分析了杨浦区 8 所试点学校的典型案例,并凝练出以 12 种结合方式为核心的于漪教育思想区域实践转化机制,以期为学界教育家思想实践转化的未来研究提供普遍策略.

    于漪教育思想知识转化案例分析

    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朱立宏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第一中学创新性地开启了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融合式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以明亮身心为底色的教养原则、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教育情怀、以学科课程为基石的教学实践、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教研路径、以行动体验为方向的教化追求的实践特征.基于对校本实践的融合式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展望,提出从筑牢体系、多元融合、师资培养、评价反馈等模块进行扩充与完善,有序推进至全球胜任力教育,引导师生人格向实、向美、向善发展.

    全球胜任力融合式课程特色高中

    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以上海市新普陀教育集团为例

    寿俊梅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促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颇受关注并广泛运用的模式.尽管经历了 20 年左右的实践,但集团化办学依然存在机制不全、活力不足、运行不畅等问题.上海市新普陀教育集团以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为引领,以统筹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理念,秉持教育"共同体"和"生态圈"意识,提出并践行"基础管理常态化、校区管理自主化、项目创建特色化",以及"文化共融、制度共建、教学共研、师资共育"的发展模式,创新集团化办学的思维范式和运行路径,打造了内生型、紧密型办学集团,促进了集团各校的高质量发展.

    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优质教育生态圈

    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与收敛性估计

    孙泽生戚鹏飞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 2005-2021 年上海市 13 个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关联及其收敛特征,采用熵权法构建基础教育资源指数,运用空间描述性分析刻画上海基础教育资源的时空演化和空间集聚特征,建立空间面板模型评估其收敛性并考察城区异质性和城市发展相关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上海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显著增长并收敛,城区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空间关联和集聚特征;(2)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有利于促进上海城区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但"五大新城"建设短时间内无助于上海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收敛;(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能助力中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收敛,但对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没有显著影响.

    上海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效应收敛性城市发展

    "全面二孩"政策如何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金则杨陈羽商郑轲予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二孩"政策会改变家庭人口结构,进而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决策.文章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作为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子女出生对于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及母亲就业情况对于家庭教育支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会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且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更愿意增加孩子的教育投资;相较于母亲无业的二孩家庭,母亲有工作的家庭也更愿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

    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教育支出双重差分

    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陈玮高阳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的调查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普遍偏低;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受到性别、年龄、户籍、学历、婚姻状况、现有孩子数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上海购房情况等因素影响,并体现不同层次生育意愿特征;生育支撑体系、家庭与生育观、个人职业发展、城市人口流动是影响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意愿的四大因子,其中家庭与生育观是最大的影响因子.较低的三孩生育意愿不利于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的生意意愿,要实现政策导向与生育自主回归相结合,全面提升与有的放矢相结合,提倡科学生育观,完善生育支持体系.

    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上海

    "双减"推进中作业生态系统的失序与重构

    郝琦蕾范小彩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双减"推进中,作业生态系统呈现出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平衡性、共生性的失序现象.文章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构建了作业生态系统模型,提出重构作业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作业观重构,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生态观;家校社协同,创设以学生发展为主的作业生态环境;内动力提升,激发以内生式动力为核心的作业生态主体.

    "双减"作业生态失序重构

    割裂到弥合:校外教育的政策演变与治理转型

    钱文杰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外教育既要立足学生的补充性需求,又要回归教育的公益性本质.经历了公主私辅、公兴私盛与公弱私乱等阶段,校外教育发展面临着政策激励、规范引导及政策约束的转向调整,以应对利益驱动之下乱象丛生的现实困境.应当坚持从行业自律性、行政主导性和家校协同性等多角度出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在公私分化校外教育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校外教育公私分化政策演变治理转型

    乡村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体性困境——基于G县H小学的调查研究

    刘慧琴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体性影响课后服务质量.研究通过个案调查,揭示乡村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体性困境.探究发现,行政力量、管理制度、价值认知、身份认同、专业鸿沟、资源平台是乡村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体性困境生成的关键要素.亟须通过完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制度细则,赋予教师参与自主权;增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角色认同,唤醒教师参与实践动力;搭建课后服务专业支持保障平台,激发教师参与创造力,以此破解乡村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体性困境.

    课后服务乡村教师主体性困境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