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课程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课程研究
新课程研究

黄世新

月刊

1671-0568

xkcyj2012@163.com xkcyj2012@126.com

027-68892594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39号

新课程研究/Journal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查看更多>>《新课程研究》是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大家报刊社主办的面向广大教师、教科研工作者的教育专业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778/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568。《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瞄准基础教育领域课改前沿,立足课改实际,以重建课程文化为目标,以服务教育改革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重点;从宏观角度传递国家课改新政策,解读课改新理念,从微观角度探究课堂教学新方法,捕捉课改新热点,交流实践新动态;着重于为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为教科研者提供交流成果的平台,研讨课改难题,展示全国范围内的课改新成果,为顺利实施新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为课程理论研究提供最翔实的实践资料,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课标背景下经典诵读对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研究

    高翔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诵读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三个方面。在阅读能力方面,经典诵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促使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在写作能力方面,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多样写作素材,掌握多种写作手法,全面提升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丰富口语表达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核心素养新课标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研究

    陈理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资源和载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应根据小初高不同学段要求,分别从红色资源的情感认知、红色文化的理性认同、红色基因的信念建立等维度设置递进式教育目标;通过选用红色文化形象化元素、象征化元素、抽象化元素来彰显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采用"身临其境"的直观式教学法、"身陷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法、"身思其境"的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差异化教学;通过增强不同学段教师的红色文化领悟力、研究力和实践力,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水平。

    红色文化资源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地理眼"看家乡:初中地理实践育人模型的构建

    邹金伟曹峥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眼"看家乡实践育人,即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核心知识,在家乡真实情境中发现与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地理眼"即地理视角及核心知识,具体指地理特征(含地理位置)、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含地理成因)。文章探讨"地理眼"看家乡实践育人模型的构建路径,以落实初中地理课程"认识家乡"主题,引导学生参与乡土实践,发现深圳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地理眼"认识家乡实践育人模型建构

    "地理眼"看家乡:基于馆校合作的天文实践案例设计

    叶一凡任乐丁继昭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眼"看家乡,即运用地理核心知识,在家乡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增强家国情怀。馆校合作指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等与学校之间的教学合作关系,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文章基于馆校合作优势,以新课标中学习活动示例"星空观察"为例,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特点及活动评价等方面探讨地理学习活动的设计。

    "地理眼"看家乡馆校合作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眼"看家乡:基于情境感知的沙井蚝乡研学活动设计

    史嘉欣周家安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基于情境感知视角设计学科活动和研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取和感知情境信息,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文章以深圳沙井蚝乡研学活动为载体,探究千年蚝乡的发展基础、异地养殖的现状、新时代蚝乡的新生,以推动地理实践教学与乡土地理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乡土情怀和家乡认同感。

    "地理眼"情境感知研学活动区域地理

    整体视角下的"元、角、分"单元长线作业设计

    于勇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角、分"单元的教学内容看似非常熟悉,实则因电子支付方式的全面盛行、家庭对学生使用人民币的控制、对基本概念体悟不充分等认知现实,导致学生对人民币相关知识的认识与学习愈发感到困难。教师有序前置体验性与后延实践性长线作业,并由此构建"生活—数学—生活"闭环式学习路径,可以有效突破"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深入持久、轻松愉悦。

    "元、角、分"整体视角长线作业数学体验生活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兰芳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课标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体系,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高度一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在解析"教、学、评"一体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路径,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路径

    瞿重律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减负增效"的挑战。为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项目化教学法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项目化教学法为核心,提出任务驱动、深度参与、优化作业设计以及项目化阅读等教学策略,助力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

    项目化教学法初中语文减负增效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英语教学思考与实践——以"上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

    陆艳华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英语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课程理念之一。文章阐释了"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有机融合,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英语教学课堂实践

    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跨界融合探究

    周天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学科是在人类生活生产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很多的知识都来源于劳动且指导劳动的改进与发展,这是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跨界互融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史,树立劳动观念与感悟劳动精神,经历物理实验,提升劳动能力,创设物理情景,养成劳动习惯与品质,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理念、空间、主体协同,实现学生、学校、教师共同发展。

    物理教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跨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