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Jour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舆论传播机制:特性、风险与规制

    孟威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探讨技术、媒介环境与舆论传播机制的关系出发,研究技术介入传播对舆论机制的影响.聚焦技术更迭下舆论传播机制的变化,论文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舆论传播机制的独特性:即人-物同台的舆论场景变更;理性智能综合体的生成;中介干预的话语机制奏效.从效率、体验、人与信息关系、跨域、心理贴近性等角度,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介环境中,舆论形成的阶段性特征.本文认为,虚假新闻和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使人—人、人—机之间信任合作关系遭受风险;在智能传播环境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受制于人,其反作用于人的束缚可能更甚于信息茧房,尝试提出"囚笼效应"以检视传播者所受制之技术困局,希望有助于推进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藏于舆论机制背后风险根源的认识.论文从法律、政策、技术、生态资源、媒体、算法素养等方面提出优化智能传播环境下舆论传播机制的现实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舆论传播机制风险规制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超级技术企业:动机、角色与路径

    李丹成
    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复杂图景中,超级技术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新型的地缘政治和治理格局.本研究探讨了超级技术企业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引发的深层挑战.在全球化浪潮和技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超级技术企业迅速崛起,不仅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市场主导者,也逐渐演变为全球治理的关键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本文揭示了驱动这些企业的多重动机——全球主义、民族主义和技术乌托邦主义的交织,及它们与主权国家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共生关系.研究发现,自我规制作为一种"开明的自利"策略,已成为超级技术企业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路径.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透明度不足等固有局限,甚至可能沦为"道德清洗"的工具.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全球治理架构的策略,旨在平衡私人资本与公共利益.本研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期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开辟一条更为合理的治理路径.

    超级技术企业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道德清洗共生关系

    移动政务用户需求识别与"画像":基于KANO模型的在线评论分析

    冀翠萍马亮
    27-3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政务实践注重"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用户需求导向,但用户需求研究尚不充分、指向尚不清晰,迫切需要打开用户需求"黑箱".研究以应用商店中移动政务APP 的用户评论为语境,运用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出 6 个需求主题,检验需求主题与用户满意度关系,结合KANO需求模型理论,为用户需求"画像".研究发现,可用性、易用性和支持性主题均属于期望型需求,完备性主题属于魅力型需求,而包容性和安全性主题则属于必要型需求.研究启示,政务实践中需确定用户需求响应的优先级,总体上遵循必要型>期望型>魅力型>无关型需求的顺序,着力解决用户不满意的事项,保证更高的可用性、易用性和稳定性,并尽力提升服务的完备性.

    用户需求移动政务KANO用户评论画像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赋权逻辑——以应急治理领域为例

    王冰丁悦张惠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数据的生产、解释、对话与应用方式,催生了全新的生成式数据性质,改变了数据在应急治理领域的赋权逻辑.生成式数据的性质包括合作生产性、跨域通用性与信息补偿性,能够帮助公众突破应急决策体系的技术性壁垒,在公众的表达权、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等方面有效实现数据的"赋能归权"与"赋能达权".为确保生成式数据在应急治理领域的有效赋权,生成式时代下的应急管理者应建立起对应的治理思维:一是分类逻辑,提高对不同数据决策价值的识别能力;二是分析逻辑,完善应急数据语料库的建立;三是规范机制,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与下达效果.

    生成式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赋权应急治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实践维度与行动逻辑

    魏永忠王诺亚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范围内数据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我国作为数据大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并持续优化治理框架.但频繁发生的数据安全事件表明,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效能、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依然任重道远.基于认知与实践交互的路径,在理性认识数据安全治理形势与理论的基础上,廓清数据安全治理实践中法制建设、伦理秩序、人才培育、特殊节点等主要维度的问题,阐明未来数据安全治理在制度体系、操作规范、人才培训、科技赋能、内控网络方面的行动逻辑,有助于明确当前数据安全治理的思路和方向,解决数据安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将数据安全治理效能落在实处.

    数据安全治理实践维度行动逻辑

    论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模式——基于回应性监管理论

    童德华张与欣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数据流动领域安全风险频发,在实践层面面临着如监管效率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效果不佳等挑战,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对其监管尚无成熟的理论基础指导.回应性监管理论强调监管机构与被监管者的良性互动,要求调动各种力量参与监管过程,较符合我国目前跨境数据流动监管需要,且该理论在欧美数据监管领域也得到了充分运用,可以为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模式提供经验.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领域分析,都可得出该理论适用于我国目前跨境数据流动监管领域的结论.基于此,文章结合回应性监管理论提出坚持科学监管理念,促进跨境数据流动发展,具体如下:(1)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为基础,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理念,推动跨部门协同监管,增强政企间互动.(2)在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实践中,采用分级分类监管,优化监管效能.

    跨境数据流动回应性监管数据安全数据监管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胡卫卫刘攀
    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未来生产力的重要基石,正以其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展现出强大的引擎力、驱动力与促进力助力数字乡村治理.其动力来源于数据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社会参与共治、政策扶持引导、可持续发展导向,共同推动了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升级.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平台为"新介质"劳动资料,以多元治理主体为"高素质"劳动者,以数据共享为协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为表现内容,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最后,在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强化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完善治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前言技术引领导向、提高治理主体数字素养、协同多方治理参与力量、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实现策略,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数字治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治理的去中心化幻象:基于官僚制的考察

    欧阳火亮隆云滔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去中心化的全球性运动从数字技术层面发展到了国家治理层面,引发了官僚制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论争.传统的研究持有突围、优化和体用论的观点,论述了官僚制在数字时代如何适应、变化或者是被取代,本文则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视角来看待数字技术和官僚制之间的关系.数字时代的去中心化幻象存在于技术、组织和治理的层面,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看到官僚制的本相是理性化、技术化和中心化的,因而未能很好地看到官僚制在数字时代的再中心化趋势.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数字技术嵌入官僚制引发的再中心化特性,并将问题推进到数字技术和官僚制之间张力的核心:谁处于数字官僚制的中心支配地位?这一问题在中心化越来越强的数字官僚时代尤为重要.

    去中心化中心化数字治理官僚制

    基于微博热搜数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题挖掘、演化与启示

    沈霄杨凯隆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快速转型时期,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搜话题的分布及多维度演化对于舆情引导及治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Python爬取 2023 年 1 月 1 日—2023年12 月31 日期间的微博热搜数据,包括文本、分类、热度等数据字段,经过中文情感分类模型等文本分析方法进行筛选最终获得 14841 条有效数据,利用HanLP 分词、AipNLP 情感计算等工具进行微博热搜文本处理,使用Tomotopy工具构建LDA主题模型推断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题分布情况,随后结合文本挖掘、情感计算、语义分析等方法从热度、情感和主题三个方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进行系统性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023年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要有自然灾害、社会治安、人身安全、国际冲突等四大主题,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催化、扩散三个维度分别对公众认知、政府治理、平台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微博热搜数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语义网络分析

    运用数智化思维,健全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评体系研究

    孙良言黄桥连周亚明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利用数智化思维考评国有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不仅牵住了从严治党首先必须从严治吏的"牛鼻子",而且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建设的"压舱石".本研究通过运用数智化思维,就健全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评体系的重要意义、有利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有针对性提出,利用数智化思维,建立"五大考评系统"主要路径的可行性,以期为完善国有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评管理信息数智化平台,提高国有企业实行精准化、科学化的监管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数智化思维"一把手"领导班子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