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小学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教学参考

邓国勋

旬刊

1007-9068

707055263@qq.com

0771-5860509、5860155

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内

小学教学参考/Journal 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小学教师辅导刊物。具有资料性、实用性、时效性的特点,根据小学教师的需要,配合教学进度,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初探——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王婧兰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应以单元"双线"目标为统领,结合单元课文特点,融入跨学科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主题的驱动下,真正获得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与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从明确学习目标、融入跨学科学习资源、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和单元整体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有助于把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跨学科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学习情境

    紧扣文体特点 落实语文要素——《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吕芯韵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亮点之一,既是教师教学的抓手,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教师要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小说的文体特点,制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复盘小说文体特征""扣情节,初识人物""抓环境,再识人物""品'细节',感悟人物"等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感染,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自觉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文体特点语文要素教学设计

    巧创真实情境 搭建学习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学为例

    梁穗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材解读时注重对单篇课文、单元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多维、整体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搭建学习支架,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真实情境学习支架语文要素

    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的教学为例

    谢驰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现性评价是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评价内容,尤其关注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在融合课程教学与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联、推动和融合的重要作用,是践行语文课程深度学习的有效推手。教师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要关注实施过程,保障深度学习的稳步推进;要关注方法运用,保障深度学习的反思批判;要关注成果形成,保障深度学习的后续延展。

    表现性评价深度学习实施过程方法运用成果形成复述

    丰富个性体验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例谈——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

    靳晴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在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中多次出现"自己"一词。这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只有基于个性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习回归真实。为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应整合单元内容,对接文本与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任务主题开展进阶式活动,促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感受中,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实现个体能力的进阶发展。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真实情境个性体验

    从概念到具化:阅读思维向深处漫溯的必经之道——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的教学为例

    黄丽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的一些阅读课堂,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体验往往停留在标签化的认知层面。这种单纯从基本概念入手的教学,无法使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真正深入的对话,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资源,开辟更为广阔的渠道,将学生的思维从机械的概念认知转向具化体验,让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世界中徜徉、感知、内化、倾吐,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概念具化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体会文本情感,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为例

    蒋利利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本阅读教学重要内容。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等,从文本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文本形式的铺陈与罗列、文本语言的解构与想象、拓展资料的筛选与介入等方面入手,引导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碰撞,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能够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体会情感语文要素教学案例

    真实性学习视域下习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尹成兰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以"微"之形式,助力学生在最需要、最真实的素材中形成能力生长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从厘清知识脉络、匹配教材用意、顺应编排逻辑、合理设置任务、聚焦表达障碍、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开发与实施习作微课程,能促进真实性学习的发生。

    真实性学习习作微课程统编语文教材核心素养

    从看图写话到习作的过渡策略探究

    王芳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作是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经途径。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细致观察的能力;到了三年级,习作开始出现,缺乏图片的参照,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这既让学生的写作困难重重,又让教师有力无处使。基于此,教师要巧用策略,通过减少压力、利用教材、积累实践等方式实现学生从看图写话到习作之间的自然过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顺利发展。

    看图写话习作统编语文教材过渡

    统编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策略例谈

    胡玥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写融合是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读写融合目标不明、读写训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基于新课标实施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从明确目标,用好习作单元;分散练笔,搭建读写支架;读写延伸,鼓励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能把新课标与统编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