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姚羽张丽娟祁雷磊庞然...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高荣林教授门诊眩晕患者的病案,根据诊断标准制订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Excel 2021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R 4。2。1语言统计软件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分析,运用R 4。2。1、Rstudio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30味,频次≥35的中药共20味,高频药物主要包括天麻、半夏、茯苓、白芍、牡丹皮、酸枣仁等;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平肝息风等为主;药物关联规则显示,置信度达98%的角药为陈皮+茯苓-半夏,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陈皮、半夏;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6类。结论 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主要从肝、脾入手,以平肝健脾、调气化痰、清热安神为主。

    数据挖掘高荣林眩晕用药规律

    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酒精性肝病的用药规律

    苏新江锋高悦薛婧...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酒精性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1985年9月至2023年7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IBM SPSS Modeler对专利复方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和功效分析,配伍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专利55项,涉及药物270味;用药频次最高的药物是丹参,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多归肝、脾、胃、肺经,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支持度最高药对为柴胡-丹参,支持度最高角药为柴胡+丹参-泽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获得3个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酒精性肝病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法,注重寒温并用、从肠治肝。

    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国家专利用药规律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列线图对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预测价值

    叶清岚敖炜群侯金丹蔡磊...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DCE-MRI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e)、速率常数(Kep)]及表面扩散系数(ADC);分析LVI阳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9例患者中,LVI阴性46例,LVI阳性33例。两组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Ktranss、Kep、Ve值高于LVI阴性组(P<0。05);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OR=143。46)和Ve(OR=50。92)为直肠癌LV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直肠癌L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Ve(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对直肠癌LVI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利用DCE-MRI定量参数Krans、Ve值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直肠癌LVI中具有重要价值。

    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扫描淋巴血管浸润磁共振成像

    大黄酸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倩陈臣胡燕谢晓林...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大黄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组,LPS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常规培养,其余四组加入1 μg/ml LPS干预诱导,LPS组给予正常培养基,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10、20 μmol/L大黄酸。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中CD86+(M1型)和CD206+(M2型)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大黄酸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LPS组CD86+表达量升高,CD206+表达量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CD86+表达量降低,CD206+表达量升高(P<0。05);与大黄酸低剂量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CD86+表达量降低,CD206+表达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中IL-1β、IL-6、TNF-α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IL-1、IL-6、TNF-α表达量降低(P<0。05)。与大黄酸低剂量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IL-1、IL-6、TNF-α低表达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iNOS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大黄酸低、中及高剂量组iNOS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大黄酸可使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由M1型向M2型转化,继而减少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发挥其抗炎作用。

    大黄酸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炎症因子

    超声联合血清内皮抑素水平评估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后复发的价值

    陈小敏黄勇陈燕娥贾晓斌...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联合血清内皮抑素(ES)评估甲状腺癌患者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6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9名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超声最大流速(Vmax)、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清ES,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超声联合血清ES水平对术后复发的评估效能。结果 观察组Vmax、RI、血清ES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复发组Vmax、RI、血清ES均高于术后未复发组(P<0。05)。Vmax、RI、ES均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超声和血清ES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评估。结论 Vmax、RI、血清ES水平均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超声评估效能高。

    超声内皮抑素最大流速

    体检数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武艳高世超黄耀孟王春斌...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人群38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动脉硬化组(283例)和对照组(101例)。收集入组人群体检数据,分析CA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体检指标对CAS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男性占比、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者占比、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R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收缩压、舒张压、BMI、TC、TG、LDL-C、FBG、URIC均为CA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LDL-C、FBG和URIC为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5、3。409、3。027、1。759、1。287,P<0。05)。年龄、收缩压、LDL-C、FBG、URIC联合诊断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年龄、收缩压、LDL-C、FBG和URIC与CAS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CAS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早期诊断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偏好研究

    张雪梁丽军李静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偏好,为提高中医药服务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方法编制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于2023年1月至3月对山西省太原市、临汾市、阳泉市3个地级市居民展开调查。利用条件logit模型分析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偏好情况,并预测不同方案下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利用意愿。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635份。就医距离、医生类型、中医问诊时间、中医药服务项目情况和医保报销措施对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偏好均有影响(P<0。05)。各属性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居民所看重的中医药服务属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就医距离(33。9%)、医生类型(32。6%)、医保报销措施(17。4%)、中医药服务项目情况(8。3%)和中医问诊时间(7。8%)。其中,未患慢性病居民最看重的属性是就医距离(38。3%);而患慢性病居民最看重的属性是医生类型(34。0%),其次是医保报销措施(25。7%)。以服务属性最低水平组合为基础,当就医距离由100min变为10 min时,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意愿提高53。69%。结论 就医距离是影响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居民更青睐知名中医专家且对中医药服务利用多元化需求凸显,医保报销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

    居民中医药服务离散选择实验偏好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李海虹刘明谢文超甘枚...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疾病和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病案管理系统导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住院患者的信息,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各年度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P<0。05)。死亡年龄平均(56。29±22。97)岁,60~<80岁死亡人数最多;各年龄段死亡患者性别比例:40~<60岁男女死亡比例最高,整体男女死亡比例为2。0∶1。0;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不断升高(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循环系统疾病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脑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肿瘤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肝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白血病。首要死因:0~<20岁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0~<60岁是肿瘤;≥60岁是循环系统疾病。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病死率具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依据死因分析,应加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升医院管理,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

    死亡病例死因分析循环系统疾病肿瘤

    青年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王丹丹王华妍郑雅张苏霞...
    39-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就诊的30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伤残接受度及生活质量。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对身体形态的从属性评分最低,且其伤残接受度处于中等偏低接受水平,中、低接受水平占比较高;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得分与伤残接受度评分呈正相关(r>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患病至就诊时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分型、改良Rankin评分、SS-QOL评分均为青年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青年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有待提高,其影响因素较多,且SS-QOL评分与伤残接受度评分呈正相关。

    脑卒中青年伤残接受度生活质量

    未育女性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聘清夏菁张英敏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即时放置于未育女性人工流产术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未育女性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是否即时放置IUD设为放置IUD组(50例)和未放置IUD组(3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未育女性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影响因素。结果 放置IUD组待业、性生活频率≥4次/月、流产次数2~3次、近2年有生育需求、知道人工流产术后可立即放置IUD者占比高于未放置IU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待业(OR=9。487)、性生活频率≥4次/月(OR=8。975)、流产次数2~3次(OR=10。568)、近2年有生育需求(OR=9。154)、知道人工流产术后可立即放置IUD(OR=12。568)是未育女性人工流产术后IUD即时放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未育女性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影响因素为待业、性生活频率≥4次/月、流产次数2~3次、近2年有生育需求、知道人工流产术后可立即放置IUD。因此,临床应加强宣教IUD相关知识,全面推广人工流产术后关爱服务。

    未育女性人工流产术宫内节育器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