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屑病与冠心病因果关联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任向前杨素清
    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银屑病与冠心病(CHD)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方法 本研究使用数据均来源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库。正向研究中获取与银屑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CHD作为结局;反向研究则获取与CHD相关的SNPs作为工具变量,银屑病作为结局。使用R4。3。2统计学软件对银屑病与CHD的因果关联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研究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IVW)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和加权模式法。使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法检验遗传工具变量异质性,MR-Egger截距法检验水平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单个SNP对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 正向研究选取28个与银屑病相关的SNPs纳入分析,固定效应IVW法结果显示,银屑病与CHD存在因果关联(P<0。05);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支持该结果。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法显示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截距法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提示单个SNP对本研究因果关联无显著影响;漏斗图基本呈对称状态,偏倚较小。反向研究选取8个与CHD相关的SNPs纳入分析,固定效应IVW法结果显示,CHD与银屑病的发生无因果关联(P>0。05),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加权模式法支持该结果。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法显示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截距法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显示单个SNP对因果关联有所影响,可能与纳入分析的SNPs数量较少有关,敏感性分析以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果为主;漏斗图基本呈对称状态,偏倚较小。结论 银屑病与CHD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即银屑病会增加CHD发生的风险,对于有银屑病病史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CHD的发生风险。

    银屑病冠心病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联

    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挖掘与机制初探

    孙可意李忠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李忠教授基于厥阴理论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并进行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验证。方法 收集李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门诊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处方数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7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中药间的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核心处方。将8只SPF级6~8周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只。分别以2 ml核心处方中药煎剂与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7 d,提取含药血清。CCK8法确定含药血清对A549、HepG2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与干预时间。设置空白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不加药;中药组:以最佳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对照组:以同剂量空白血清进行干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及周期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纳入8 166首处方,药物共300种,用药性温、味甘较多,归经以肝、肺经为多。黄芪、鳖甲、乌梅、山萸肉等16味药物使用频率均>90%。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与李忠教授经验,得出平调阴阳法核心处方1首,包括生黄芪、炙黄芪、醋鳖甲、仙鹤草、乌梅、党参、当归、熟地黄、忍冬藤、白芍、穿山龙、浙贝母、僵蚕、生牡蛎、山萸肉。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为20%、干预时间为48 h。中药组A549、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阻滞细胞周期长于对照组,Bcl-2、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leaved-Caspase-3、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可得出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处方含药血清可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

    厥阴恶性肿瘤核心处方阴阳理论数据挖掘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用药规律

    景光婵李耀洋杨丹吴群励...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组方特点,传承梁晓春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学术思想。方法 应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为载体,采集梁晓春教授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信息,构建数据库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5),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病案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总结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结果 共整理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验方559则,中药249味,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桑白皮、鸭跖草、葛根、丹参、女贞子及荷叶等,性味多甘寒,归经多属于肝脾胃经。最核心的药物组合为葛根-丹参、桑白皮-葛根、桑白皮-鸭跖草、桑白皮-丹参、葛根-黄芪等。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为桑白皮-鸭跖草-荷叶-女贞子-葛根-姜黄、鸭跖草-桑白皮-葛根-丹参-女贞子-黄芪、桑白皮-鸭跖草-葛根-丹参-荷叶-黄芪、桑白皮-鸭跖草-黄芪-川芎-葛根-丹参。结论 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祛湿化浊为原则,用药经验体现了健脾、补肾治其本,活血祛瘀、祛湿化浊治其标的学术思想。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挖掘用药经验梁晓春

    咖啡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症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李明义马珠媛热伊拉·图尔迪魏兴民...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究咖啡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症(OP)的因果关系。方法 以咖啡摄入量为暴露因素,以OP为结局变量。咖啡摄入量和OP数据分别来源于IEU Open GWAS和GWAS Catalog数据库。显著性阈值设置为P<5 × 10-8,分析参数r2=0。001,聚集窗口>10 000 kb,F>10为强相关,利用MR-PRESSO进行离群值检测,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WM)法和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IVW)法进行MR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估咖啡摄入量与OP的因果关系。Cochran's Q检验评估异质性,MR-Egger截距法评估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38个工具变量,随机效应IVW法、WM法结果显示,咖啡摄入量与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P<0。05);MR-Egger回归法结果显示,咖啡摄入量与OP的发生分险不存在因果关联(P>0。05)。Cochran's Q检验结果显示,咖啡摄入量与OP的MR分析结果不存在异质性(P>0。05);MR-Egger截距法结果接近于0,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未发现敏感的SNPs。结论 咖啡摄入量与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咖啡摄入会降低OP的发生风险。

    咖啡摄入量骨质疏松症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

    槐定碱通过靶向下调β-Catenin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马俊陆祺中韩玮余琪伟...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槐定碱通过靶向下调β-Catenin从而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经CCK8实验(10、20、40、80、160、320、640mg/L槐定碱处理)检测增殖能力改变情况,计算出IC50,并取3个适合的作用浓度(50、100、200 mg/L组)处理细胞,以未加药处理为对照组,分别作用PC3细胞48 h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侵袭能力;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Wnt/β-Catenin通路内关键蛋白的水平。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槐定碱与β-Catenin相互作用。结果 CCK8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20、40、80、160、320、640 mg/L槐定碱处理的PC3细胞抑制率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50、100、200 mg/L组PC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下降(P<0。05),100、200 mg/L组PC3细胞β-Catenin、CyclinD1及MMP-9蛋白下调(P<0。05);与50 mg/L组比较,100、200 mg/L组PC3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水平下降(P<0。05),200 mg/L组MMP-9蛋白下调(P<0。05);与100组比较,200 mg/L组PC3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β-Catenin和MMP-9蛋白水平下降(P<0。05)。经分子对接预测分析,槐定碱可能与β-Catenin蛋白上的Gln407、Lys233、Arg469、Lys180、Ser411和Asp412等多个位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槐定碱可能与β-Catenin蛋白相互作用,抑制PC3细胞内β-Catenin、CyclinD1及MMP-9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侵袭,故槐定碱在前列腺癌中起到抑癌作用。

    槐定碱前列腺癌增殖迁移侵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白细胞介素-17的研究进展

    李艳莫馨霈熊秋霞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细胞介素(IL)-17主要源自辅助性T细胞17,IL-17家族包含6个成员,分别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IL-17作为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机体内的广泛表达同时受IL-17受体调节。IL-17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与IL-17特异性结合后。本文旨在综述IL-17细胞因子家族及其受体、IL-17介导的信号通路及IL-17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IL-17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回顾目前的研究可更好地把握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自身免疫性疾病

    毒性中药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邹思华袁经权张雯艳温美琦...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毒性中药是指药性峻猛,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中药。近5年来报道的具有抗肝癌作用的毒性中药包括清热解毒的鸦胆子和重楼,化痰散结的半夏和天南星,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活血化瘀的马钱子和斑蝥,祛湿邪的雷公藤和乌头,攻毒杀虫的蛇床子、蟾酥和砒霜,解毒散结的商陆,破血消癥的千金子及解肝郁的吴茱萸。药理研究表明毒性中药可有效发挥抗肝癌作用,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等机制实现。本文旨在总结近5年毒性中药的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为业内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毒性中药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感染后咳嗽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党欢罗建江李耀华赵永伟...
    46-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染后咳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难度较大。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在于风邪,侵犯肺卫,导致肺气失宣,津液停滞,从而形成咳嗽。西医则认为其与气道高反应性增加有关,病毒感染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气道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咳嗽反射敏感性增加。本文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对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诊疗现状进行整理及总结,从多方面入手,力求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中药通过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防治肠粘连的研究进展

    李雪何运胜刘洋廖烽丸...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粘连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与肠粘连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中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抗炎逐渐成为防治肠粘连研究领域的新靶点。长期的临床研究及实践、中药药理学等相关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介导炎症通路调控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在防治肠粘连的多个病理环节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近5年相关文献,对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以抗粘连的中药药理机制和功效等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在防治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应用中提供更多参考。

    核因子κB炎症通路肠粘连中药防治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治疗进展

    王夏李风艳王朝霞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针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因育龄期女性担忧有创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对保守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本文综述近年来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策略及预防性疫苗的接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