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姚树桥

双月刊

1005-3611

zlcy@chinajournal.net.cn

0731-85292472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残障人获得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吕催芳周永红王亚丽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编制残障人获得感量表,并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基于有关文献梳理和访谈资料,确定量表理论结构和初始条目.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量表.结果:残障人获得感量表共23个条目,包括物质生活、社会保障、自我价值、人际情感四个因子.总量表及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73~0.953和0.891~0.95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四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量表各因子与效标量表显著正相关(0.376~0.799).结论:残障人获得感量表符合预期理论建构,信效度指标良好,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残障人获得感信度效度

    中文版愤怒攻击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周模周冰涛王雨欣杨波...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国内大学生为样本,对中文版愤怒攻击量表(Angry Aggression Scale,AAS)的信效度和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进行检验.方法:使用中文版AAS对北京市、河南省894名大学生施测.以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心田宽恕问卷、简版无聊倾向量表、特质愤怒问卷以及人际环形量表为效标.一个月后选取87名被试重测.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中文版AAS四因子结构拟合程度较好(x2/df=4.171,CFI=0.920,TLI=0.907,RM-SEA=0.049,SRMR=0.05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0.89,重测信度为0.60~0.77.量表各维度与相应的效标均存在显著相关.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AAS具有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结论:中文版AAS在我国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跨性别测量等值性.

    愤怒攻击量表信度效度测量等值性

    简式坚毅量表在青少年群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时间变量上的测量等值性

    刘文俐郭子晗黎志华
    127-13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验简式坚毅量表(Grit-S)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群体中的测量等值性,以及在青少年群体中跨时间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采用简式坚毅量表(Grit-S)对18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其中的618名青少年进行了 3次追踪调查,每次时间间隔为6个月.结果: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Grit-S在高、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组间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等值模型均可被接受,在不同测量时间点上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和强等值模型均可被接受.结论:Grit-S在高、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群体中具有测量等值性,并且具有跨时间的测量等值性.

    坚毅量表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测量等值性纵向等值

    父母依恋匹配与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基于响应面分析

    王滢宋友志陈倩刘宇潇...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和社会增强假说,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的方法探讨大学生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不同匹配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父母依恋问卷(IPPA)、社交网站自我表露问卷和自尊量表为工具,共回收540份有效的大学生数据.结果:(1)大学生与父母形成的高水平的依恋匹配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2)自尊在大学生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不同匹配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高水平的父母依恋匹配不仅可以直接提高个体的网络自我表露水平,还可以通过提升自尊来间接影响网络自我表露.

    父母依恋匹配网络自我表露自尊响应面分析

    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焦虑的影响:另一方父母与儿童亲子亲密的缓冲作用

    翟梦晓崔伟吴青霞徐夫真...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父母一方的心理控制教养对一年后儿童焦虑的影响作用是否受另一方父母与儿童亲子亲密程度的调节,以及这一调节作用在儿童性别上的差异.方法: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和亲子亲密度量表对971名三至五年级的儿童间隔一年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的儿童焦虑;(2)在女生群体中,父母一方与女儿的亲子亲密均可以缓冲另一方父母心理控制对女儿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在男生群体中未发现亲子亲密的缓冲作用.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能够引发儿童焦虑;父母一方与女儿的亲子亲密能够缓解另一方父母心理控制对女儿焦虑的影响.

    焦虑父母心理控制亲子亲密性别差异儿童

    父母冲突与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亲子三角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陈伟房敏孙颖何一清...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探讨父母冲突与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冲突子女觉知量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和冲突解决策略问卷对144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22.0和AMO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亲子三角关系的三种亚型(固定/非固定跨代联盟和攻击性迂回)在父母冲突与子女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具有中介效应.(2)父母冲突→非固定跨代联盟/攻击性迂回→ 顺从策略,父母冲突→非固定跨代联盟→妥协策略的中介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非固定跨代联盟在父母冲突和顺从策略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妥协策略上,父母冲突既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妥协策略,也可以通过非固定跨代联盟起作用,女生组则表现为完全中介模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冲突对大学生冲突解决策略的复杂影响,父母冲突通过影响亲子三角关系的不同亚型,进而影响到子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应对.为高校开展家庭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培养学生冲突解决能力提供了有效切入点.

    父母冲突亲子三角关系冲突解决策略性别差异

    留守困境与儿童心理适应:压力与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作用

    范兴华陈小依谷爱庆杨芳...
    149-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留守困境对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以及压力与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007名农村儿童进行调查,以其中2302名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余样本为对照组仅参与心理适应的比较分析.结果:(1)留守/曾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水平均低于非留守儿童;(2)控制性别、学段的作用后,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β=-0.64,P<0.001);压力与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均可以单独起中介作用,并通过"压力→个人成长主动性"路径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个人成长主动性也可以对压力的后半段中介路径起负向调节作用.结论:留守困境是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重大风险因素,其影响部分通过诱发压力和损耗个人成长主动性来实现.提升个人成长主动性,可减轻留守困境下压力对儿童心理适应的危害.

    留守儿童留守困境心理适应压力个人成长主动性

    情绪劳动对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职业嵌入和积极情绪的作用

    吕艺芝王学谦薛雅娴倪士光...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护士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职业嵌入的中介作用和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级医院的5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层扮演正向影响离职倾向,职业嵌入在此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在表层扮演与离职倾向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深层扮演负向影响离职倾向,职业嵌入在此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在深层扮演与离职倾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情绪劳动的两种不同策略对离职倾向有相反的影响,这种相反的效应可能是由于不同情绪劳动策略对职业嵌入有着相反的作用所导致的.积极情绪仅调节表层扮演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积极情绪越高,表层扮演对离职倾向的正向影响越弱.

    离职倾向情绪劳动职业嵌入积极情绪

    父母过度保护与大学生困难解释风格:真实性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李永雪毕重增
    160-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的父母过度保护、真实性、抑郁与两种不同类型的困难解释风格(不可能性解释风格、进取性解释风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真实性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困难解释风格量表对7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父母过度保护、真实性、抑郁、不可能性解释风格以及进取性解释风格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2)父母过度保护对大学生面对困难的不可能性解释风格和进取性解释风格的直接效应显著,也分别通过真实性和抑郁的中介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产生间接效应.结论:父母过度保护水平越高,大学生面对困难时越会采取不可能性解释风格,越少采取进取性解释风格,真实性和抑郁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链式中介效应.

    父母过度保护真实性抑郁困难解释风格进取性解释风格不可能性解释风格

    对同性恋态度的性别差异:内群体区分和性别中性化的中介调节作用

    吴佩佩李响刘秋红张妍...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性别变量与对同性恋群体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内群体区分的中介作用和性别中性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同性恋态度量表和内群体区分量表对234名异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受试者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性受试者相比,男性受试者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更加消极;与女同性恋者相比,受试者对于男同性恋者的态度更加消极.内群体区分在性别与同性恋态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角色中性化对内群体区分的中介路径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异性恋男性比异性恋女性更容易产生同性恋偏见,且对同性恋男性的态度更消极.性别变量可以通过内群体区分来影响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内群体区分对于对同性恋群体态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中性化程度的异性恋者中.

    同性恋态度性别差异内群体区分性别中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