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泥灸联合杵针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黄扬云杨信强吴靖敏杜俊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泥灸联合杵针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 109 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 例)和观察组(55 例).观察组先予杵针疗法后给予中药泥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杵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血清血栓素B2(TXB2)、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 5-羟色胺(5-HT).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4%高于对照组的 83.3%(P<0.05).观察组JOA评分优良率 96.4%高于对照组的 38.9%,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1.35±0.87)分低于对照组的(4.09±1.43)分,JOA评分(25.20±3.55)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76.69±14.04)°均高于对照组的(14.11±4.84)分、(51.31±17.49)°,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XB2、IL-1β、5-HT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XB2(24.97±1.96)ng/ml、IL-1β(83.28±7.44)μg/ml、5-HT(456.32±22.96)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1.36±3.10)ng/ml、(116.17±10.41)μg/ml、(649.64±38.41)ng/ml,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泥灸联合杵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

    中药泥灸杵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白细胞介素-1β

    稳心颗粒联合伊伐布雷定对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结果的影响

    刘太锐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伊伐布雷定对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结果的影响.方法 172 例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 86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伊伐布雷定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稳心颗粒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粘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细胞比容(HCT)]、心电图结果[心率(HR)、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00.00%高于对照组的 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V、ESR、HC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PV(1.42±0.18)mPa·s、ESR(16.40±2.81)mm/h、HCT(40.14±5.33)%低于对照组的(1.69±0.24)mPa·s、(19.55±2.76)mm/h、(45.08±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HR、QTc、QTd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HR(83.20±9.65)次/min、QTc(330.64±50.16)ms、QTd(49.85±6.21)ms低于对照组的(90.64±12.18)次/min、(371.20±54.58)ms、(57.02±7.4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稳心颗粒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效提升近期疗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稳心颗粒伊伐布雷定血流动力学心电图

    拉贝洛尔配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

    胡坤盛晓斌高慧丽胡愔...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中实施拉贝洛尔配合硝苯地平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78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 例.对照组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不良妊娠结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7.69%低于对照组的 25.6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0.26%低于对照组的 28.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0.56±6.65)mm Hg(1 mm Hg=0.133 kPa)、DBP(86.25±6.52)mm Hg、24 h尿蛋白定量(1.04±0.32)g/24 h低于对照组的(132.45±9.23)mm Hg、(98.45±7.12)mm Hg、(1.63±0.39)g/24 h(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5.13%低于对照组的 23.08%(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3.05±0.26)mPa·s、全血低切粘度(11.10±1.25)mPa·s、血浆粘度(1.32±0.12)mPa·s低于对照组的(4.99±0.44)、(14.87±2.05)、(1.88±0.21)mPa·s(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22.59±1.32)分、心理功能评分(23.65±2.64)分、躯体功能评分(22.46±1.45)分、社会功能评分(22.63±1.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56±1.41)、(18.45±3.52)、(15.96±1.52)、(17.52±1.36)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4.87%高于对照组的 79.49%(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实施拉贝洛尔配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突出,推荐应用于临床.

    妊娠期高血压拉贝洛尔硝苯地平血压不良反应

    灵芝调脂茶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代谢指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探讨

    朱琳郑梅生邹静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灵芝调脂茶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代谢指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101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7 例)和对照组(54 例).两组均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饮用灵芝调脂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AAS[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结果 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上升,且治疗组FPG、U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PG、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更为显著,HDL-C水平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UA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NS及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INS(89.51±33.00)pmol/L、HOMA-IR(3.16±1.44)均低于对照组的(104.09±38.76)pmol/L、(3.8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A、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R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A(1.61±0.74)ng/(ml·h)、AngⅡ(87.19±10.05)pg/ml、ALD(112.08±30.8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02±0.32)ng/(ml·h)、(93.08±14.80)pg/ml、(128.25±25.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灵芝调脂茶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血脂,改善HOMA-IR,调节RAAS系统,安全性好,是值得临床广泛使用的中药制剂.

    高血压高脂血症灵芝调脂茶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酒石酸唑吡坦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荣小荣王慧刁婷婷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失眠患者使用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88 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 44 例.常规组患者使用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研究组使用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 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1.8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3%;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3.73±3.31)、(51.88±2.95)分,研究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03±1.46)、(45.15±0.68)分,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主观睡眠质量、白天功能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多梦、夜间觉醒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常规组主观睡眠质量、白天功能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多梦、夜间觉醒评分分别为(1.68±0.57)、(1.12±0.28)、(1.22±0.11)、(1.38±0.54)、(1.33±1.21)、(1.45±0.52)分,研究组分别为(1.12±0.24)、(0.75±0.24)、(0.98±0.27)、(0.51±0.16)、(0.61±0.04)、(0.94±0.41)分,研究组主观睡眠质量、白天功能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多梦、夜间觉醒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0.51±0.44)、(138.67±16.14)分,常规组分别为(1.39±0.47)、(165.54±14.58)分,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失眠患者使用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和单用酒石酸唑吡坦片相比,疗效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枣仁安神胶囊酒石酸唑吡坦失眠疗效

    穴位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张子璇李凯歌王威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80 例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42.69±1.64)ng/ml、去甲肾上腺素为(10.29±1.26)μg/L、5-羟色胺为(140.25±2.61)ng/ml;对照组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36.51±2.61)ng/ml、去甲肾上腺素为(8.13±1.27)μg/L、5-羟色胺为(111.81±3.52)ng/ml.研究组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2.89±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1.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8.24±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6±1.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而言,采用穴位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疗效更佳,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穴位艾灸氟西汀脑卒中后抑郁肝郁脾虚型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黄树彬幸丹蔡小燕陈泽莲...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 例TE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活动、休息状态下疼痛情况;术中阿片类药品使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活动、休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 24、48、72 h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2.50±0.55)、(1.69±0.52)、(1.22±0.33)分,休息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2.86±0.56)、(2.30±0.66)、(1.96±0.3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6±0.45)、(1.90±0.44)、(1.38±0.41)分和(3.55±0.88)、(3.00±0.47)、(2.63±0.94)分(P<0.05).观察组术中阿片类药品使用率 6.00%、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4.00%均低于对照组的 20.00%、16.00%(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16.00%(8/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4.00%(17/50),住院时间(3.16±0.99)d短于对照组的(4.05±0.55)d(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可减轻TEP术中及术后疼痛反应,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镇痛不良反应

    CYP3A7与MDR1基因多态性与镇痛效应的关系研究

    邓乾唐艳平谭国芳刘江洪...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YP3A7、MDR1 基因多态性与镇痛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 例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对影响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7 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术后轻度疼痛(轻度疼痛组)45 例、术后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组)42 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CYP3A7 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1 2677G>T/A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轻度疼痛组与中重度疼痛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DR1 2677G>T/A GG、GA、TA、AA为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因素(OR=0.998、1.078、1.044、1.038,P<0.05).结论 MDR1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应可产生影响,临床在制定镇痛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基因型等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治疗方案.

    基因多态性CYP3A7MDR1镇痛效应

    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

    王金亮曾庆沼吴云萍李中成...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取 30 例单纯COPD患者为甲组,并选择同期 30 例糖尿病病程低于 10 年的COPD患者为乙组,糖尿病病程高于 10 年的COPD患者为丙组,监测所有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对比三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 两两组间PaCO2 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乙组、丙组PaO2 分别为(63.29±5.18)、(51.18±11.15)mm Hg(1 mm Hg=0.133 kPa),比甲组的(68.43±10.32)mm Hg低,且丙组低于乙组(P<0.05).两两组间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FEF25%~75%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甲组、乙组、丙组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76.32±9.34)%、(69.14±8.23)%、(61.35±10.78)%;甲组、乙组、丙组DLCO/VA分别为(3.56±0.89)、(3.12±0.73)、(2.51±0.67)ml/(mm Hg·min·L);甲组、乙组、丙组DLCO分别为(18.41±2.69)、(17.76±1.87)、(16.34±1.23)ml/(mm Hg·min).两两组间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V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DL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DLCO比甲组、乙组均较低(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超过 10 年的糖尿病患者弥散功能及肺功能等越来越低,临床应根据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等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以便其身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肺功能血气分析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中温度控制技术对患者苏醒及体温的影响

    林杉杉陈闽榕王晓芬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中温度控制技术对患者苏醒及体温的影响.方法 140例在本院接受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号码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温度控制组,各 7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中常规干预、温度控制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中温度控制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情况,术中、术后体温,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温度控制组患者的麻醉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为(8.54±1.60)、(15.82±2.19)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3.21±2.49)、(22.71±4.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阶段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控制组患者手术 30 min、手术 60 min、术后体温分别为(36.10±0.23)、(36.52±0.26)、(36.31±0.2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01±0.25)、(35.37±0.39)、(35.4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控制组患者的术后寒战、低体温、躁动发生率分别为 4.29%、0、2.86%,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5.71%、5.71%、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中温度控制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体温过度下降,有助于加速术后苏醒、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可行的术中干预技术.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温度控制技术体温苏醒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