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实践堵点与创新路径

    韩飞郭广帅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殷实基础和深刻动因.新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匠精神层面的新质人才培养,构成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新质职教人才,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然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传统理念的革新、新质人才的培养及产业体系的升级.遵循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以及职业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现实逻辑,从新理念、新智能、新业态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一是新理念赋能,确立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二是新智能赋能,产教融合认证培育新质职教人才;三是新业态赋能,职业教育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赋能理论产教融合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特征、要素构成及框架构建

    顾拓宇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组织理论,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机制三个层面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价值取向的"主动适应性"、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运行机制的"自适应性"特征,依据组织目标要素构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价值体系,依据结构要素构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关系体系,依据机制要素构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运行体系,从而形成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模型,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价值体系关系体系运行体系模型建构

    数字化时代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观——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分析

    肖依晨李德方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在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法革新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观是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新的理念.其具体表现为: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生成性教学目标、以数字化技术为桥梁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的增值性教学评价.基于数字化时代项目教学观的实践转向,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学生身体认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提供多模态技术条件,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采集课堂实时数据,开展具身化的教学评价.

    数字化时代具身认知理论项目教学教学观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线混融教学变革框架

    蔡宗模侯羽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课堂场域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技术进步、产业驱动和教育创新,推动着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双线混融教学".双线混融教学以数字化转型为起点,以新型建构主义理论为变革依据,以融合共生为目标,以线上与线下边界消融、跨界学习生态圈形成和人技共智赋能教育减负增效为愿景.基于智能技术演进逻辑,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场景,其基本架构可以从搭建虚拟现实混融学习空间、创建互联共享混融资源体系、营造多元互动混融交互场域、创生动态服务混融管理模式、构建人机协同混融评价模型五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和应用设想,为双线混融教学落地实施提供变革框架,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混合式教学双线混融教学教学设计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从职校生到博士生的个人成长历程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的案例分析

    雍蓉陈鹏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职业教育应基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铺就成长成才的发展路径.通过对三位出身职业院校的博士生的个人生命史追溯挖掘,发现其教育历程经历了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前的迷茫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间的蜕变期、脱离职业教育体系的破茧期以及未来生涯的发展期.在此过程中,时代背景与政策制度等结构性因素主导着个人的生命走向,但是个人能动性与重要他人的作用同样影响着个体生命轨迹的变化.据此,对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职校生自身提出兼顾学生多元需求、注重职业定位与市场信息传达以及综合现实条件与主观能动性等建议.

    职校生博士生生命历程个人成长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现状、运行困境与推进策略

    刘小文冯旭芳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与业务培训,工作室运行模式多样化、专业活动频次适中,工作室对班主任队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均有显著促进成效.但工作室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师资来源单一,职称结构不均衡;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建设经验欠佳;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偏少、教科研协同有待加强;工作室建设成效参差不齐、班级管理成效亟待提升等.可从优化工作室师资结构、健全工作室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等方面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期助推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师资队伍成长共同体班级管理

    AIGC视域下社区体验学习的变革与思考

    宋亦芳卢旸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社区体验学习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改善学习体验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然而,目前社区体验学习也存在定位不确定、师资不足、资源缺乏、方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体验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不仅可以弥补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更有助于促进学习生态的迭代与升级.从支持服务上,AIGC可以提供人机交互的体验参与方式、生成导向的体验学习资源和智能融入的体验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上,AIGC可以促进社区体验学习形态、学习模式、学习策略等的重构,为社区体验学习拓展了新的空间,促进了AIGC在社区体验学习的新应用.智能时代,新技术融入社区体验学习,需要在观念上对体验学习进行全面反思与升级,包括基于AIGC的社区体验学习观、社区体验知识观及社区体验课程观.

    生成式人工智能社区教育体验学习新模式新样态

    成人教育的现代性张力及其调解——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

    邓文勇熊慧鑫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高速流动的全球化影响,"加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加速的运行逻辑推动成人教育发展,却也引发成人教育价值认知偏差、发展空间收缩、功利主义倾向蔓延等现代性问题.若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审视,则是成人教育的不确定性、去同步化和价值异化的现实症候.伴随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加速社会"的动力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相互抵牾,将成人教育拉入"无为"和"为人","供给单向度"和"需求多元化","无质的加速"和"高质的增长"的三重张力之中.基于此,可通过构筑成人教育要素形态互动的"共鸣空间"、探索"后增长社会"引领高质量增长的实践范式、确立成人教育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走向等方面努力,以期调解成人教育的现代性张力.

    加速社会成人教育现代性张力后增长社会美好生活

    新时代中国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修桂芳张海定李家成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但是,鉴于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资源的分散性和教育方法的灵活性等特征,社区教育创新发展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畅、办学能力比较薄弱、师资水平整体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要进一步理清社区教育目标定位,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提升社区教育规范化办学能力,提高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优化社区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不断完善社区教育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既与世界接轨又兼具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社区教育创新发展

    媒体视角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图景与发展趋势——基于百集《职教中国》专家访谈的分析

    张慧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型政论性访谈节目《职教中国》为分析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职业教育改革聚焦于体系完善、制度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区域实践、国际交流六大热点议题.从其发展趋势来看,现代职教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特征更加凸显,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强调类型定位,区域实践更加重视职教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正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面向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将进一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数字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职普融通、科教融汇等新理念,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典型发展模式.

    媒体视角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图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