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班主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小学班主任/Journal ZHONGXIAOXUE BANZHURE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励策略:提升班级育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丁勇刚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个性突出、身心发生巨变并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班主任应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才能让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偏离轨道?笔者认为一种非常重要、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励.本文主要从激励导向、激励时机和程序、激励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班主任班级育人激励学生有效策略

    以主题班会课促班主任专业成长

    向东华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确定班会课选题、整合多方力量准备活动、在活动中落实环节目标和点评升华活动主题等方面讨论主题班会课对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主题班会班主任专业成长

    学生角色转型:班主任创建小学特色班级的关键

    禹潇潇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应当进一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创意化的班级管理,从而创建特色班级.基于此,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并推动学生角色转型:增强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主动管理者;师生携手共同探索,让学生成为制度建构者;变革班级活动方式,让学生成为自主创新者;改善班级评价氛围,让学生成为素养赋能者.以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小学特色班级的创建,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学生角色转型班主任班级管理小学特色班级

    班主任创建"主体型班级"的路径探析

    陈治聪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型班级"的创建要凸显"生活理念"、秉持"共生视角"、建构"共同愿景"等."主体型班级"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主体性,更要关注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只有既关注学生个体又关注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彰显班级的育人价值.班主任在创建"主体型班级"的过程中要凸显"生活理念",改善生命主体的成长质量;基于"共生视角",建构同伴主体的和谐关系;构筑"共同愿景",激发学生主体的前进动力,从而优化班级的管理,让班级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班主任主体型班级班级育人创建路径

    基于KAP理论推进家校"融心"共育的理性反思与有效途径——以城区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协同共育实践探索为例

    童维维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开始探索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利用知信行理论原理,探索家校融通、融合、融心的育人模式,给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信念,探索家庭教育有效性的途径,致力于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内化认同到实践认同的逐级发展,促进家校共育.

    KAP理论家校"融心"共育有效途径

    需求·提高·赋能:国家新政下初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探究

    吴伯渠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家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有效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问卷星对 440 位初中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以家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心理健康建设等方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以班主任、教师、家长协同助力为赋能方法,明导向、多举措、全方位地激发家长的潜能,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新的路径.

    国家新政家庭教育指导家庭需求提升能力赋能协同

    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多元探索与实践

    李迺倩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家校共育的影响及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家校共育在小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家校共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多种平台与技术,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形成家校共育的和谐局面.

    家校共育小学生健康成长多元探索实践智慧

    尊重·沟通·理解:家校合作共育突出的关键词

    何翔宇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有一致的目标与认知,双方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接受来自双方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育合力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责任,关注家校合作中的细微之处,在尊重中传递诚意,在沟通中加强联结,在理解中消除分歧,促进家校合作,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家校合作共育尊重沟通理解

    家校相携,共筑孩子美好的明天

    陈建栋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任务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并分析了家校共育中出现的共育意识淡薄、内容形式单一、共育价值偏离三方面原因,以桥梁建设的思维模型探讨了进行家校共育的途径策略:筑牢共育的桥基——达成共识,建立制度,相互信任,以奠定沟通合作的基础;拓宽共育的桥面——拓展共育渠道的宽度,增加共育理念的厚度,以延展沟通合作的广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沟通合作途径策略

    指导家长运用积极语言实施家庭教育的探索

    王丽娟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表明,在教育中恰当运用积极语言,能优化教育环境,给予学生发展的力量.现实中,很多家长不会使用积极语言,学校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运用积极语言呢?本文将从积极语言的含义与类型、利用家长学校平台指导家长运用积极语言、及时互动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帮助.

    积极语言家庭教育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