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教师培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

月刊

1005-1058

jshpx@nenu.edu.cn

0431-85098430

130024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中小学教师培训/Journal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刊物。旨在指导全国中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报道国家有关中学教师培训的政策、精神,研究职后教育的理论和管理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县域教师研修机构转型重塑的理论依循与实践集成

    李方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县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是承上启下、纵横协同、统整融合的关键一环.结合教育价值论、功能论与体系论,提出县域教师研修机构转型重塑的理论依循,厘清"中枢""转型""重构"等概念的实质,提供"转型升级之路、中枢集成之策、融合发展之势"的新维度,并采集不同地区县级教研培训转型提质的实例,加以见证式阐释,为中国式教师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样板与借鉴.

    中国式教师教育体系县域教师研修机构研修机构转型智慧型融合发展

    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差异化培训: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

    陈睿李德胜王树国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数字化教育转型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进行差异化培训是提升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落实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层级目标,构建数字化教育能力评估体系,实施多元复合的培训方式,建立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强调知行合一的培训理念,探索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差异化培训的路径,辅以科学的配套措施,为支持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差异化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教师培训数字化教育差异化培训行动方略

    持续改进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以浙江省为例

    徐建华谢晓琳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量监控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以浙江省实践为例,利用数字化平台,按照培训机构、培训学员及监控组织三类主体,以课程、项目、机构为对象,由点到线又到面,在每个环节中分别由三类角色开展质量监控,并在实时评价中以持续改进为主要目的,实现螺旋式的改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在已有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从关注管理型数据到兼关注教师学习过程数据""从关注学习过程到兼关注教师学习结果跟踪""从关注学习结果分析到兼注重未来发展指引"的推进策略.

    持续改进教师培训质量监控

    培养新时代的教育家:基于扎根理论的名师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刘思硕耿晓伟李勇
    19-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名师是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专业成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山东省20位齐鲁名师成长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形成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实践4个主范畴,构建中小学名师专业发展影响模型,并结合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路径参考.

    中小学名师教师专业发展扎根理论教育家培养

    互构中自主: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进路

    高菲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师德师风建设在历时性发展中基于权威力量与"多个外面"的社会事实从社会层面建构了教师道德生活的概念模型和伦理处境.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赋予师德师风建设新内涵的同时,提供了教师道德生活建构的新向度.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教师面对的社会对象化制衡力量多于发展与建构,权威正当与理论正确并不能自动消解师德实践中的阻力,道德主体精神的缺乏,使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道德生活存在困难和挑战.面对对象化制衡的处境,教师应立足"育人"职责完成道德生活的自主建构.在道德生活实践中,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分析育人理念和教育家精神内核,明确价值层面"定"与"应",保持价值审慎,同时打破对育人边界维持性的小心翼翼,寻求"积极的自由";以"教育家精神"为方法,致广大育人格局,进精微育人细节,追踪觉察不同育人格局中学生发展的支持环境,时刻"为学生发展辩护",微缩育人细节,深度考量育人行为背后的价值传递.

    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道德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郭雯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加快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人工智能的主体性攻占、师生关系紧张、知识权威丧失及教师被技术裹挟等问题.面对人工智能向基础教育发起的挑战,需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家国情怀的职业信念,为处理主体性危机提供精神指引;遵循言行合一的职业道德,为改善师生紧张关系提供精神动力;明晰勤学求是的职业操守,为摆脱"失语"困境提供精神导航;探索文化自信的职业追求,为开拓国际视野提供精神向往.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为前提;以抓牢教师的师德建设为根本;以树立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为核心;要以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为关键.

    人工智能教育家精神基础教育

    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审思与改善途径

    曹晓君肖雅萱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哲学尊重生命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关注个体的社会性和绵延性,同时也聚焦个体专业的发展性和超越性.当前研究审视生命哲学的价值内涵,用以剖析中小学教师在物质、精神与专业成长层面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如有限的物资供给、长期的职业疲倦和教育信念的迷失.基于生命哲学视域,优化薪酬配置、焕发职业生命力、重塑教育使命认同是帮助中小学教师走出生存状态困境的有效途径.

    生命哲学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

    "强师计划"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

    王中华罗雪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亟须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阵地,应积极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当前部分学校支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制度支持有待加强、条件支持力度不够、活动支持空有形式和文化支持亟须挖掘等困境.为此,在"强师计划"背景下需要采取:强化制度支持,维护教师发展权益;加大条件支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活动支持,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深化文化支持,构建隐性发展氛围;给予情感支持,强化互助支持观念等策略.

    "强师计划"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支持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协同化教师培养的路径探究

    陈倩荣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如何有效构建年轻教师队伍,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教育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旨在提出教师协同化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集团化办学中协同化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解决策略,包括实施双向轮岗制度、精准开展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依托"一校两区"的管理优势实现教师培养的同频共振,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集团化办学协同化教师培训体系教育均衡发展年轻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四个支点

    刘虎平龚青松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领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独特魅力的同时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并且及时表达独特的体验、思考与创意.在实施时,要通过关注文本特性与内涵,引领学生沿袭"具身、镜像、品鉴、创生"的螺旋上升的"审美创造链",踏实"审美发现、审美共振、审美鉴赏、审美创造"每一个阶梯,在构成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多维言语实践中,习得审美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坚守文化自信,提升创造品位,真正在言语实践中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达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文学阅读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审美创造链言语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