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改善抑郁症研究进展

    顾一鸣马巧琳吕转高静...
    107-112,后插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生活的常见精神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神经炎症假说与抑郁症病理生理关系密切。该假说提出,在抑郁症病程中,持续的刺激过度激活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l极化表型,通过分泌大量促炎因子,造成脑部病理损伤,加重抑郁的病理发展。因而通过调控MG极化表型,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的一种有效干预策略。临床会应用抗炎药物改善患者抑郁情绪,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适用范围窄、不良反应明显等局限性。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药性内容丰富且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诸多中药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调节蛋白表达、调节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了抗抑郁作用。因此,以MG为治疗靶点,对中药和复方减轻神经炎症改善抑郁症的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和探讨,期望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抑郁症小胶质细胞极化中药作用机制

    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变化的影响

    唐宇程为平周佳田叶...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6例偏头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联合组(n=63)、对照组(n=63)。两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口服,并给予疏肝调神针法针灸治疗,联合组加用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持续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生活质量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变化,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头痛症状方面,两组治疗1个月后头痛发作频率、每月无头痛天数、发作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单次头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头痛发作频率、每月无头痛天数、发作时VAS评分、单次头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治疗1个月后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SpecificQualityLifeQuestion-naire,MS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MS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治疗1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MCA、BA、PCA、ACA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指标方面,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NF-α、ICAM-1、CGRP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NF-α、ICAM-1、CG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疏肝调神针法的基础上,将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应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头痛症状、脑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也能够改善血清TNF-α、ICAM-1、CGRP,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疏肝调神针法偏头痛临床疗效

    耳聋左慈丸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张俊司远征马赛张乐...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耳聋左慈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20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耳聋左慈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听力水平、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80/100),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90/10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ETDQ-7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周后,试验组患者的ETDQ-7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干预完成后,试验组患者耳鸣、耳闷、听力下降以及鼓室积液等主要症状评分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干预完成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0。5、1、2 kHz的纯音听阈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试验组患者耳积液中IL-1β、IL-8以及TNF-α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干预过程中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聋左慈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听力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耳聋左慈丸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水平炎症因子临床研究

    芍麻止痉颗粒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研究

    刘国珍廖金花邹淑芹张瑜...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芍麻止痉颗粒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医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儿童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常规组患儿单纯予以氟哌啶醇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芍麻止痉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干预前后血清神经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00%,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干预3个月后,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明显升高,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alcoholase,NSE)、谷氨酸(gluta-mate,GLU)水平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CD3+、CD4+以及CD4+/CD+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评分和基于案例的协作学习(case-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BCL)评分相较于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皮疹等,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复发率(7。50%)相较于常规组(25。00%)明显降低(P<0。05)。结论 芍麻止痉颗粒联合氟哌啶醇片能够提高儿童抽动症作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因子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芍麻止痉颗粒儿童抽动症神经因子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薯蓣丸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朱燃培刘梦雅郑玉玲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益气养血、扶正补虚、祛风除邪之功,是治疗虚劳诸疾的经典方剂,现代医家扩展应用于肿瘤疾病中,收到了满意疗效。整理近20年中英文文献,从分子机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总结薯蓣丸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发现薯蓣丸抗肿瘤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抗肿瘤转移,改善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紊乱等,分子机制明确;临床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食欲、改善恶病质状态,缓解临床症状,辅助西医减毒增效和增强免疫、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收效良好,且价格低廉、安全无毒,适合肿瘤患者长期服用,可在临床推广。通过文献归纳对薯蓣丸治疗肿瘤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当今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不足与改进之处,以期为该方后续深入研究和肿瘤治疗新模式开展提供相关依据和支持。

    薯蓣丸恶性肿瘤研究进展作用机制综述

    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研究

    张环刘文伍天苔李和蓉...
    129-134,后插19-后插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20 mg/kg)、戊己丸低、中、高(2。52、5。04、10。08 g/kg生药量)剂量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或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Na)水溶液,1次/d,连续7 d,于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吲哚美辛(60 mg/kg)灌胃造模;6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胃组织。通过改良Guth法计算胃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试剂盒测定胃组织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环氧合酶 1(Cyclooxygenase-1,COX-1),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TUNEL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部分结构受损,胃溃疡指数和胃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MDA、TNF-α、IL-6 水平显著升高(P<0。01),COX-1、NO、IL-10 和 SOD 水平显著降低(P<0。01);COX-2和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改善胃组织损伤状况;戊己丸中、高剂量组和奥美拉唑组均能显著降低(P<0。01)胃溃疡指数和升高溃疡抑制率,升高COX-1、NO、IL-10水平,降低MDA、COX-2、TNF-a、IL-6和NF-κB(p65)水平,各给药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其中戊己丸中剂量组表现出良好的作用。结论 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戊己丸胃溃疡吲哚美辛非甾体抗炎药

    切制工艺小试与中试的比较及思考——以黄芩饮片为例

    贾哲刘艳萍张晴张村...
    135-140,后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进行测定;对小试和中试得到的黄芩片进行饮片得率、外观性状、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指纹图谱及成分转移率的比较。结果 采用小试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均为薄片,片型相近,外表皮为黄棕色,具有放射状纹理,且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小试工艺的饮片得率、浸出物和黄芩苷转移率比中试工艺略高。结论 小试工艺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质量相对稳定,切制工艺参数设置合理。在黄芩药材的切制工艺中,环境温湿度、水洗次数和蒸制压力是关键因素。小试研究和中试验证的结合,可降低饮片工业化生产风险,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

    黄芩切制工艺软化润制小试中试比较研究

    中成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李文轩游丽萍张雨琴郑超...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难治性肿瘤,且中晚期的肝癌患者预后差,生存质量低下且复发率高,病死率居于中国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威胁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优势,其中,中成药具有方便服用、依从性好等优点,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中成药在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联合治疗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降低原发性肝癌复发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机制上,中成药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内外环境从而治疗原发性肝癌,即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及肠道菌群,调控肿瘤代谢模式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调控肝癌细胞分子修饰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以及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该文整理了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成药,综合阐述并概括了相关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归纳出中成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特点,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肝癌策略探索和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中成药肝肿瘤综述

    白附子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

    史可王春燕位玉蝶马彦江...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附子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模型,以期用物性参数指征内在化学成分,为实现标准汤剂的快速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的标准汤剂,测定其物性参数(相对密度、pH值、氧化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淀粉、总多糖、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核苷类成分及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采用熵权TOPSIS客观赋权法建立多指标综合评分,利用SPSS 21。0软件对白附子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化学成分及综合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白附子标准汤剂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呈显著相关,其中pH值和相对密度是与内在化学成分最为关联的两个物性参数;综合评分与相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氧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所建立的模型,拟合度均较高,模型有效。结论 研究对白附子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和大、小分子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考察,其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呈显著相关,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以物性参数指征内在化学成分具有可行性,可为实现白附子标准汤剂的快速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白附子标准汤剂物性参数化学成分熵权TOPSIS法相关性

    龙胆泻肝汤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程改娟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依据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进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然后将两组中不同分类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眼压、前房深度、房水流畅系数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分类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眼压、前房深度、房水流畅系数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均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龙胆泻肝汤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原发性青光眼龙胆泻肝汤手术临床疗效氧化应激